第222章 武都立帜!(第2页)

 他终于有了一块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地,虽然得来的方式有些出乎意料,甚至充满了与邓贤交易的实际考量,但这毕竟是北伐事业迈出的坚实一步!

 数日后,一场虽然简朴但意义深远的仪式在武都城内举行。

 帝豪先生正式宣布:中华民国国众政府于武都成立!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告全国同胞书》,痛斥北洋军阀祸国殃民、勾结列强的罪行,重申三民主义纲领,号召全国军民奋起抗争,继续北伐,直至彻底推翻北洋政府,完成国家的统一与独立!

 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世界,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侧目。一个以华国南方大半壁江山为依托、拥有一定军事实力、并得到苏联暗中支持的政权,似乎真的有了与燕京分庭抗礼的资本。

 然而,在这面光鲜的旌旗之下,武都政权内部的困难和挑战,几乎与它的雄心一样巨大。

 首先便是财政的极端窘迫。孙帝豪站在临时改建的财政部办公室里,看着空空如也的保险柜和桌上堆积如山的欠条和军饷申请,眉头紧锁。

 为了支付给邓贤的首批装备钱款,他选择用从湘南的锑矿和赣西的提前准备的钨砂抵扣,本就干瘪的国库几乎被掏空。

 维持现有军队、政府运转、以及计划中的扩军,都需要海量的银元。

 增税?刚刚光复的地区百业凋敝,民众困苦,强行征税无异于竭泽而渔。

 发行公债?政府信用尚未建立,应者寥寥。只能继续依赖苏国有限的援助和…期待下一次与邓贤的交易。

 其次是军队的整合与忠诚问题。此刻聚集在北伐旗帜下的,成分极为复杂。

 有中央军校的新生力量,有响应号召的湘军、滇军、粤军零星部队,有收编的北洋溃兵,还有各地投机的民军和土匪。

 派系林立,号令不一。邓贤派来的教官团负责帮忙训练,但他们只听命于羊州,对国民政府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暗中评估各部队战力,其意图令人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