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3页)

 虽然产量和质量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巨大差距,但这意味着南华国终于有了自己现代化的钢铁脊梁。 

 龙渊基地内,龙心柴油机的改进型开始小批量生产,优先装备改装的内河炮艇和重型卡车。 

 航空研究所的设计图纸上,第一架双翼木质教练机的轮廓逐渐清晰。 

 雷廉铁路继续向桂西方向艰难但坚定地延伸,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各县的土地清查和减租运动在经历初期的血腥镇压后,逐渐步入轨道,虽然问题依旧很多,但无地农民得到安置,农村社会矛盾得以部分缓解,农业生产开始恢复。 

 新式小学和职业学校在主要城镇建立起来,琅琅读书声给破败的城镇带来了新的希望。 

 邓贤如同一个最高明的工程师和最冷酷的棋手,耐心地加固着南中国的每一块基石,屏蔽外界的纷扰,积蓄着力量。 

 他知道,外界愈是混乱,他这段宝贵的发展窗口期就愈显得珍贵。 他冷眼旁观着北方的倾轧、武都的困境、西周的混战,心中无波无澜。 

 他的目光,己经投向了更远方。当前的稳定只是暂时的,一旦内部整合完成,工业体系初具规模,这只蛰伏于南天的潜龙,必将以更加强大的姿态,冲出这道铁幕,去决定整个华国的命运。 

 而现在,他需要的是时间,是沉默,是近乎偏执地专注于自身的强大。 

 南华国的三省之地,在1924年的纷乱时局中,仿佛成为一个独特的异数,一个在战争废墟上依靠钢铁意志和周密计划强行塑造出的工业化孤岛。 

 岛外惊涛骇浪,岛内则是一片紧张而充满生机的建设热潮。 

 这诡异的平衡能维持多久,无人知晓。 

 但邓贤显然决心,要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将这座孤岛,变得尽可能的坚固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