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外汇、舆论与思想的争锋

 羊州,琼崖银行外汇交易室。这里没有上海滩洋行里的喧嚣和电话铃声,气氛却更加紧张压抑。

 墙壁上挂着巨大的黑板,上面用粉笔写满了各种货币的即时牌价:美元、英镑、法郎、日元…以及最重要的——银元券兑换价。

 经理紧盯着行情板,额头渗出汗珠。几个交易员坐在电报机前,紧张地接收着来自上海、香港乃至伦敦、纽约的市场行情。

 “经理!沪市市场,美元兑银元现货价又涨了三个点!那些洋行和炒家,好像知道我们最近需要支付一批美丽国机床的尾款,又在联手抬价!”

 “港岛那边,日元抛压很大,三井洋行在大量吃进,估计和最近扶桑政府放松银根有关…”

 “我们的银元券兑银元黑市价,又跌到0.88了…”

 经理擦了一把汗,看向坐在角落闭目养神的马寅初小心翼翼的问道:“马先生,您看…”

 马寅初睁开眼,目光冷静的开口道:“不必惊慌。按计划,动用货币稳定基金,买入十万银元券,把价格托到0.9以上。动作要快,要狠,打掉他们的气焰。另外,给那几家急需外汇进口原料的纱厂批汇,就按我们的官方牌价,但要严格审核其进口合同,防止外汇被挪用或倒卖。”

 “可是…我们手里现有的美元也不宽裕啊…”

 “大帅说了,外汇要用在刀刃上。关乎民生和军工生产的,要优先。投机倒把的,一分不给!”

 马寅初的语气坚决,又开口吩咐道:“另外,给我们在沪市的人发报,让他们散出消息,就说涯州近期发现新的高品位钨矿,出口有望大增,国际钨价可能会受打压。”

 这是一场无声的金融战。

 邓贤推行的外汇管制和集中结算,触动了传统买办和外国洋行的巨大利益。

 他们利用其资金和信息优势,在国际汇市和黑市上兴风作浪,试图冲击银元券的信用,逼迫邓贤放开管制。

 而马寅初领导的经济团队,他们在邓贤的支持下,利用有限的外汇储备和掌握的战略物资信息为武器,艰难地维持着汇率稳定和外汇的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