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外汇、舆论与思想的争锋(第2页)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激烈和凶险程度,丝毫不亚于真刀真枪的战场。
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舆论宣传阵地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化。
羊州,《南华日报》总部。
这份原为国众党南方支部机关报的报纸,已被琼崖绥靖公署实际掌控,经过改组,成为三省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喉舌。
总编辑沈君山,他原为知名进步报人,后被邓贤派人请来,他此刻正在审阅明日头版社论《论建设新南华国之要义》。
社论的核心思想是:在三省范围内,集中一切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和民生改善,是当前最高的优先级;而拥护邓贤主任的领导,就是拥护南华国的未来;批判某些空谈革命、破坏建设的行为…
“总编,这样写…是不是太直白了?会不会开罪武汉那边?”
一个年轻的编辑看着明日即将发表的头版头条,有些担心的问道。
沈君山推了推眼镜,淡淡的开口回答道:“我们只报道事实,阐述基于事实的观点。三省的建设成就,是肉眼可见的事实。至于武都…他们若能拿出同样的建设成果,我们自然也报道。舆论阵地,我们不占,别人就会占,而且会说我们的坏话。”
除了官方媒体,更多的民间报刊、广播电台也被发动起来,持续不断地宣传邓贤的施政方针、建设成就、以及描绘工业化未来的美好蓝图。
一种强调“秩序、建设、实干、强国”的舆论氛围,被有意识地塑造起来。
然而,思想的争锋从未停止。
尽管邓贤采取了相对克制和引导的策略,但来自北方的各种思潮,尤其是su俄传来的激进革命理论,依旧像野火一样,在部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暗中流传。
龙渊大学校园一角,晚自习后。
几个学生避开旁人,躲在树林里,激动地讨论着。
“…只有彻底打破这个旧世界,打碎这些军阀、官僚、资本家的机器,才能建立真正平等的新社会!邓贤的改良,不过是修修补补,最终还是会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
一个戴着眼镜、情绪激动的学生低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