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一年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第二批窑洞终于挖成了。
 




    阎赴让人在洞内砌了土炕,又用石灰混着秸秆粉刷墙壁。
 




    一群流民兴奋的攥紧拳头,两个半大小子染满炭灰的手抹得脸上黑乎乎的,只亢奋的咧嘴笑着。
 




    “有家了!”
 




    “咱有家了!”
 




    接连十多天,阎赴身影不断出现在小庄,河西村等地,如今窑洞修建井井有条,已经搬进去好几批流民,新来的流民则是住在茅草屋。
 




    安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粮食的问题。
 




    “大人,这地......”
 




    老农刘三蹲在地上,抓起一把土捻了捻,苦笑着摇头。
 




    “本来咱陕北的地就都是砂石地,种不出好庄稼。”
 




    阎赴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是几样种子。
 




    “这些荞麦种,耐旱耐贫瘠,还有,咱们得先养地。”
 




    阎赴开始带着百姓们开始改良土壤。
 




    他让人把茅厕的粪肥收集起来,又组织妇女儿童去捡拾牲畜粪便,甚至还要求每家每户把灶灰都存起来,不许乱倒。
 




    “大人,这真能有用?”
 




    李寡妇几人凑近了盯着。
 




    他们倒不怕脏和臭,种地浇大粪,他们早就习惯了,可这些灶灰......山东那边倒是有不少人用兽骨灰做肥料,他们这边到底用的不多。
 




    阎赴却笑着将灶灰撒在地里。
 




    “这可是宝贝。”
 




    灰能改良酸性土,粪肥增加地力,这种法子后世用的愈发普遍。
 




    “等雪化了,咱们再挖沟排水,这块地就能种麦子了。”
 




    肥田的方法教出去之后,阎赴把百姓分成三队。
 




    一队继续建房,一队开垦荒地,一队去修引水渠。
 




    他自己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腰间别着干粮袋,哪里活最累就往哪里去。
 




    不光是他,年前的从县竟不同寻常的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
 




    整个从县上到知县,下到县衙差役,巡检司兵马,百姓,流民,纷纷忙碌的建设起来。
 




    阎赴如今正在挖掘水沟水渠,只等开春之后,便引水灌溉。
 




    汗水滴落的时候,张耀祖正在身边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