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一年(第2页)
“大人,张炼那边,现在已经带着第一批学会养田的百姓前往各个村镇教导。”
“陈守拙那边在带着衙役搬运黄泥和石块,最多十天,第三批窑洞就能初步成型。”
“谢怀清带着章伯彦那批读书人在勘定道路,修筑村镇道路。”
“赵观澜和蔡元贞如今还在囤积粮种,如今粮荒,他们去的很远,估计也要十几天才能折返......”
阎赴大口喘着气,在寒冬凝结出一道道白雾,终于停下,点头。
如今从县上下的官吏都有任务,带着百姓和衙役等人,各自建设,热火朝天。
彼时阎赴放下锄头,看着眼下,今日便是除夕了,新的一年要到了。
明日起,便是自己上任从县后的第二年了。
嘉靖二十八年。
他思索着,在记忆中搜寻这一年大明发生的大小事件。
这一年事实上是嘉靖执政时期有着重大转折的一年,第一件事便是太子驾崩与继位争议张居正等人后来跟随的裕王原本应当在太子死后继承,偏偏嘉靖不立储君。
第二件事则是张璁革新和宦官专权。
嘉靖打算借着此人之手,对朝中各政下手,包括勋贵庄田,镇守中官,科举,成效显著。
不过也正因如此,朝中君臣势力平衡出现问题,宦官势力也自此开始膨胀。
第三件事,是俺答汗率蒙古军南下,攻破宣大防线,史称庚戌之乱。
不过想到此处,阎赴眼前一亮。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海瑞中举。
或许自己好友张居正心里有百姓,但更多的是为了大明而革新,如果要形容,就像是这个腐朽王朝的裱糊匠。
但海瑞不同。
读了一辈子圣贤书,此人脑子里不光有儒家所谓的纲常,百姓,他看的极重。
张耀祖如今也穿着粗布袍子,身上还染着泥灰,但他倒也并未觉得有辱斯文,毕竟连知县大人都是如此。
喘了口气,阎赴继续开始挥舞锄头,同时开口。
“今日便是除夕了,今天起,统筹县衙粮食,但凡参与劳作者,每个人发放二两腊肉,一斤糙米,一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