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公平(第2页)
此处县令贪墨,百姓积怨已久,若在此地伪装民变,既能嫁祸缙绅,又能挑起官民对立。
他又将目光移至洛川河谷。
此地可作练兵之所,农军昼耕夜练,进退皆掩人耳目。
筹谋渐成脉络,阎赴默默思索着如何推行。
或可待粮税加重,暗中散播县令苛税害民的消息,伪装百姓闹事,待乱起,再寻机斩县令,嫁祸于豪绅。
阎赴的眼底却泛起狠色,第一步棋,必须血染才能开局。
要让剿匪之功真正成为晋身之阶,必须让匪患愈演愈烈。
他计划在甘泉县民变后,主动请缨剿匪,实则借此扩张自己的武装。
如此一来,则需在剿匪过程中故意放走部分土匪,加上暗中培养黑袍陕北军和黑袍农民军,假扮匪寇,劫掠乡绅以激化民怨,再上报朝廷大捷,以此博取信任与兵权。
剿匪游记将军,陕西总兵......阎赴摩挲着舆图上的官道,暗自盘算。
每一步都必须精准。
他打算先以剿匪为名,故意制造土匪劫杀官兵的事件,将罪名扣在缙绅头上,借朝廷之力铲除异己,同时吞并其田产充作军资。
之后以黄龙山为根基,秘密起兵。
此地易守难攻,可囤积粮草器械,待势力壮大后,便能成为割据一方的根基。
阎赴甚至计划故意泄露假情报,让朝廷误判匪患规模,从而授予他更大兵权。
待其掌控陕北军政大权,真正的反叛之棋,方能从容落子。
养寇之策,关键在于分寸。
阎赴凝视舆图上的河谷与山峦,心中冷冽。
“既要让匪患看似猖獗,又不能真至失控。”
是的,他不光是要黑袍军伪装,沿途也有可能遇到真的山匪,这些都是可以用的资源。
但分寸二字,极为重要。
昔日历史上记载的大明崇祯年间,左良玉,王朴之流便是如此。
身为崇祯任命的剿匪总兵,一路上遇到李自成,张献忠之类,总能压制,但每次都能敲打好处的放走一批人,为什么?
无非是因为能从这批人手里攫取到大量金银,同时还能轻易保持他们当前的甲胄兵马,维持割据之势,这就是所谓的养寇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