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我们被利用

    嘉靖二十八年五月,陕北,延按府,阴风席卷。
 




    单单是檄文的交锋,远远不能达到割据的目的。
 




    如今阎赴正在延按府衙内,看着新的文书思索。
 




    “接下来,黑袍军要准备扩张了......”
 




    他面无表情拨弄着桌案上的纸张,一双眼眸愈发森冷。
 




    彼时阎赴起身,站在延按府衙的沙盘前,凝视着插满黑色小旗的陕北地形图。
 




    张炼正详细汇报着黑袍军当前的势力范围,延按府、从县、招地县,一府两县之地已完全被掌控。
 




    “大人,如今我们已初步站稳脚跟,但若贸然扩张,恐怕会重蹈嘉靖历年来造反之人的覆辙。”
 




    张炼沉声道。
 




    “属下建议,以从县为根基,一边巩固现有地盘,一边逐步蚕食周边州县,徐徐图之。”
 




    阎赴的手指在沙盘边缘轻轻敲击,眼中闪烁着冷峻的光芒。
 




    他明白,张炼的建议并非保守,而是基于当前局势的最优解。
 




    和自己想的倒是一样。
 




    第一便是根基不稳,扩张必败。
 




    历史上,明末农民军之首李自成曾在潼关南原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原因之一便是根基未稳便急于决战。
 




    黑袍军若贸然进攻整个陕北,极可能面临危机。
 




    譬如后勤断裂,陕北地瘠民贫,若战线拉长,粮草运输将成为致命弱点。
 




    明军只需切断粮道,黑袍军便会不战自溃。
 




    譬如兵力分散,目前黑袍军主力仅不到两千人,若全面分兵攻占,不说陕北,光是延按府便有大小十六个县,每处驻军能有多少?极易被明军各个击破。
 




    李自成当年若能在商洛山多蛰伏两年,或许京师城破之日会早上许多。
 




    想到此处,阎赴冷笑。
 




    “我们不会重蹈覆辙。”
 




    这一刻,他目光落在从县上。
 




    这座舆图上小小的县城,便是一个重要支点。
 




    进可攻,退可守的命脉所在。
 




    其一,地理优势上,从县位于延河与无定河交汇处,水陆交通,可快速支援延按府或招地县。同时,其背靠子午岭,一旦战事不利,可退入山区游击。
 




    其二,经济潜力上,从县有他们黑袍军花费两年带着百姓铸造的灌溉系统,黑袍军已组织流民垦荒,预计秋收后可多养至少一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