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过年了(第2页)

 

长生连着应了几声是,心里想,大人这是高兴了吧。嘴上骂儿子,一说去接儿子,想得可真周到,又是炭盆,又是点心、果子。青衣君祠离都城一共就三十多里,就两位公子的身手和骑术,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还备什么马车。

 

王院长家收到年礼,一看礼单,异常丰厚。猪肉四扇,整羊八只,牛肉二百斤,白条鸡三十只,白条鸭三十只,大鱼三十条。水果三十筐,番薯三十筐、菌菇类五筐,萝卜白菘百十筐。另有给长孙夫人的养老费用六百贯钱,一对黄金绞花镯子,一套新衣服。

 

长孙夫人得意洋洋,儿子太给面子了。面对王家其他人,她说话也分外刻薄:“哎哟,还是我家先儿厉害,以前在这个家,被长辈压着,有能耐也使不出来。谁知道过继出去这么好,现在单过了,这家里弄的,比那些世家贵族的府第也不差啥了。瞧瞧,这年礼送的,真是全乎,过年都不用添补什么了。我的两个大孙子,争气呀,双双中榜,那可是进士及第,天子门生,以后那前途,一片光明。”

 

王院长恨恨地瞪了她一眼,王善先争气,这女人得意过了头。老爷子心里又后悔,当初为啥一时冲动,写了断亲书,明明想着要靠长子顶门立户的。老娘是个糊涂的,大哥家的姑娘是个会挑事的,要不是她们,本院长跟善先也没什么大矛盾,善先能干,现在发这么大财,还不都是家里的。想到这里,懊悔更甚又无可奈何,一甩袖子扭头就走。长孙夫人也不去哄他,今时不同往日,老东西生气也是白生气,开弓哪有回头箭?一面乐呵呵地显摆,一边指挥着家人,把年礼收起来。

 

王侍郎想着儿子们的前途,还得跟吏部的熟人打个招呼,在关键时候拉一把。让家里备了一份大礼,得意洋洋地去找吏部侍郎魏大人,拜年去了。

 

魏大人让人收了礼,看王侍郎那个得意劲,心里一个劲的泛酸,可知道你有两个好儿子了。真要有本事,考个状元、探花啥的,不就是挂车尾的成绩吗?我家娘子的内侄,可是考了第九名,可以进翰林院,我们显摆了吗?想归想,面上还得客气,这一冬天,没少白吃王家送来的蔬菜果子。夫人还喜欢他们家的花鸟,前些天到青衣君祠游玩,白要了人家四盆牡丹,一对鹦鹉。这都是人情世故,不要钱就欠了人情,有机会得还的。这不,人家上门来,肯定是想让自己帮忙,把两个小子的前程安排得好些。不过,这是他的职责范围,要是能帮忙,肯定会帮着说话。

 

魏侍郎道:“王兄,你家两个小子争气。咱们这么多年了,没啥好说的,要是能帮忙,兄弟肯定义不容辞。只是,吏部有四皇子协理,也不是兄弟一个人说了算,上面有杜尚书大人,,见面三分情。”

 

王侍郎点头:“多谢魏兄提点,这些人情世故,兄弟懂的,肯定挨家去瞧。只是吴王殿下,一向跟下官没什么往来,不知道能不能巴结得上呢。”

 

魏侍郎笑笑:“咱们这关系,还是明说得好,王兄可别恼怒。之前,令妹是六皇子妃,王兄就是梁王殿下的人,吴王殿下自然对您敬而远之。现在不同了,大家虽不敢明说,都知道令妹可惜,两家已是仇人。王兄人又能耐,其他皇子对您可感兴趣得紧。王兄敢登吴王殿下的门,他怕要倒履相迎了。”

 

两人相视而笑,忽然,一对白鸽从门外飞进来,落在王侍郎肩头。王侍郎一看就笑了,这是大白二白,两个家伙的记性很好,这是还认得旧相识呢。魏侍郎兴奋地道:“大白二白记性真好,这两年,它两个给兄弟带来不少乐趣,每年都生两窝蛋,成活率有九成以上。如今,都繁育了好几代,大白二白都当上太爷太奶了。”

 

三百里之外,小北山也开始准备过年。王侍郎给的年终奖不少,那些主管和护卫给得最全乎,除了铜钱,还有鲜花、干果、水果、黄糖、食盐、肉类、大米、黄米、麦粉、豆类,十斤豆油,十斤菌菇,二十斤粉条,二十颗白菘,八十斤萝卜。普通的庄丁和长工、短工,根据工作时长和贡献,也给发了相应份额的东西。

 

北山村里的百鸟园就由嫁过来的娘子们接手了,石姑娘做了管事,其他娘子也时常过来帮忙照顾。娘子们闲了时,相约去逗鸟,捡拾孔雀毛。在鸟类繁殖季,还帮忙弄草窝,照顾小鸟。她们都喜欢去逗鹦鹉,跟它们唇枪舌剑一番,再教几句吉利话。孔雀也跟她们混熟识了,看见了也不闪不避,人鸟相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