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尘埃落定(第2页)
皇帝把德妃的遗言折叠好,放进袖袋。男人最忌讳的是,一是戴绿帽子,二是有人害他的孩子,皇后倒是都做到了。
德妃的手册是个人笔记,人死账销,不管她怎么想,皇帝也无所谓了,就不看了,直接扔给老四留个念想。
倒是那本关于皇后罪行的证据,他要好好看一看。一页页翻过去,皇帝气得头上的青筋直蹦。第一件,竟是给太后用禁药,加速她的死亡,原因是她恨太后,以前压着她就算了,竟然在她儿子病重时,不肯痛快地赐下仙药。第二件,是当初,她为了保证儿子的权益,弄死了不下十几个后妃腹中的孩子。第三件,在宫里拉帮结派,简直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因此,害死了五六个低阶的受宠后妃,连四妃也深受迫害。证据中,有人证的口供,有几样害人的药及其出处,使用方法,实施的地点和时间。
皇帝让宗正寺出面,把皇后关押。稍后,亲自审问皇后,宗室的几个德高望重的老王爷旁听,松年大总管亲自记录。最后,得出结论,皇甫妙上,不止不配为一国之后,也不配为人。必须废后,并且重处。
稍后,又有旨意下达,皇甫妙上罪大恶极,狠毒偏执,无德善妒,不仁不孝。用禁药害死太后,还残害皇嗣,逼迫后妃。她目光短浅,手段下流,妄想左右立嗣,证据确凿,废后位,赐毒酒。洛川王皇甫一族心思歹毒,教女无方,在谋害太后,残害皇嗣的事件中,积极参与,提供药物、人手。皇甫家罪大恶极,褫夺洛川王爵位,灭三族,大坑葬于都城西北二百多里的伏兽山。皇甫云处腰斩弃市,不许入葬。
一时间,都城又是一番血雨腥风,杀得让人心直惶惶。
随后,又有旨意下达:收回楚王府,皇孙李承康得了淮南申州的封地,即刻去封地就藩,太子妃陆寿长改称楚王太妃,随儿子前去申州封地养老,无旨不得返京。
收回淮安王府,十一皇子李景显分得了远在西南姚州的封地,旨令他端午节之后,领着家人去封地就藩,无旨不得返京。他的太子梦破灭了,还因为皇后的牵扯,再没有任何想望。
楚王是九岁的小少年,不过他属于早慧的孩子,临行前,拜谢了皇祖父,许诺一定会把楚王太妃照顾好,也希望皇祖父保重身体、长命百岁。皇帝感动,看他们孤儿寡母的可怜,又加赐了几车钱帛。别人如何不清楚,楚王太妃陆寿长一颗心终于放到肚子里了,在都城这个政治旋涡里,她每天都害怕。
同时,五皇子府,越王妃松了一口气,废后的下场不好,楚王与太子妃都被遣去封地。李承康这个庶子,就是过继给太子夫妇,也不可能当上皇太孙了,威胁不到亲生孩子了。
淮安王临行前,跪见了皇帝,只说了一件事:“父皇,儿臣此去姚州,今生怕再也见不到父皇了。临行前,儿臣有心里话说,儿臣想当太子,不过是想给亲娘平反昭雪,她是被郑淑妃陷害的。她在冷宫里,缺吃少穿,长年忍饥挨饿,死得极惨。她跟父皇一场,有这样的下场,还不如跟着世上的贩夫走卒,儿臣替她不值。淑妃此人,比废后好不到那里去,甚至因为有郑家暗中支持,更加刁钻狡猾,更加手段阴狠。若是六皇兄做了新君,父皇且看您其他后妃与孩子的下场。”说完,磕了头,大笑几声出宫了,把皇帝气得倒仰。
皇帝拿起桌上的金龙纸镇,对准淮安王的背掷过去,重重打在儿子的背上。淮安王顿一下,连头也没回,笑着走了。
松年劝道:“陛下,您的龙体要紧,千万别生气。您儿子这么多,什么脾气秉性的都有,要是因他们而生气,那还了得?”
皇帝叹了几口气,问道:“松年,你说,郑淑妃真有那么坏吗?朕应该怎么做?收拾淑妃,还是听之任之。”
松年道:“老奴不知,这是陛下家事,哪轮得到外人插嘴?”
皇帝想想,也是,这件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德妃壮烈赴死,皇后灭三族了,难道连淑妃也一并弄死?算了,再看看,死者为大,先料理德妃的后事吧。皇帝让吴王李景晨夫妇进宫,先料理赵德妃的后事。皇帝看德妃窝囊半世,死得极惨,格外开恩,追封为德谦皇贵妃,入葬祥陵地宫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