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熙熙攘攘皆为利(第2页)
自前朝末年,那位好大喜功的武帝重开古丝绸之路,又修了大运河,从洛阳直通余杭,到余杭转沪州入海,或从余杭运广州入海,每年季风起时,有大船海运到国外,天朝商业非常繁荣。商业发达,钱币需要流通兑换,就有奇女子杨七娘,做了不舍钱庄的生意。
到后来,改朝换代了,新建的东陈国比前朝更加开放。丝路上,商队络绎不绝,货栈林立;都城里,东西两市店铺成千上万,货物千奇百怪;五都内,各国学者、商人云集。因此,各路能人开办的柜坊和钱庄的生意越发好了。
不过,受世情影响,女性总是被压制。东陈国是男人统治的国家,男尊女卑的现象比前朝好些,但也是有所体现。男性经营柜坊,放贷年利不得过六分,女性经营柜坊,放贷年利不得过四分。本来是为限制女性的收入,制定政策的人却不懂其中的道理,你要高利,借钱的人当然不甘心,肯定更愿意找利息少的柜坊借钱。所以一想到贷款,首先想到女性开办的柜坊去。
曾秀云与韩五娘一拍即合,相谈甚欢。五娘的柜坊规模不算大,女掌柜的心大,想到以后的发展,钱票的防伪技术至关重要,就同意了曾秀云的提议。
曾秀云钱到手之后,说动两个哥哥,去江南贩运茶叶和丝绸。知道自家后台薄弱,避开京畿地和都畿道,运到岭南道和安南一带出手。虽说辛苦些,利润比较丰厚。一来二去,跟江南李家就搭上关系,也倾尽所有,弄了两个大船,跟着李家船队从广州出海,运气不错,生意渐渐起来了。
曾秀云手里资金充足,货源也得到保障,想起了她那时代的连锁店模式。到牙行买了一批十四五岁的孩子,男孩二十五个,女孩二十个,集体进行培训。教了简单的数学知识,学了阿拉伯数字,学了英文字母,学了加减乘除,又教会了算盘,学习了独家的记账方法。之后,挑了五个州城开了百货店,什么都卖。
开连锁店赚钱,只不过算是普通买卖,养家糊口没问题,赚点小钱也方便,短期内赚大钱有些难。曾秀云发大财并不是靠这些百货店,而是找矿。前世那婆婆算是有经验的技术员,她掌握的找矿技术,在原来的时代都是成熟的学科,没什么稀奇。到了这个时空,科技不发达,那就是很霸道的技术了。
她有理论知识,又肯下苦力,很快在豫南桐柏山区发现了银矿,储量可观。可她这样的实力,肯定没有能力开发,最终经过谈判,江南李家愿意合作。李家秘密地把桐柏河两边的山承包下来,说是要种树,其实主要是让李家可靠的团队挖矿石。挖出的矿石,秘密运往江南李家,按曾秀云提供的冶炼方法,制成银锭。除去成本,然后分赃,李家六成,曾家四成。不过这种事不能长久,朝廷对矿产管控很严,没有大背景的私自挖矿就是找死。
白银可是贵重金属,可以直接当钱抵账的,一年回本,两年结余,三年大赚。可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两家才干四年多,就有梁王的幕僚常久山发现异常,寻着味儿找了过来。常久山这一年才二十八岁,这个人很是能干,投靠梁王四年,在梁王身边主管经济,是梁王的钱袋子。
李家本来是要拉梁王一起合作的,曾秀云却要收手了。她跟李家当家人说:“五爷,您家虽巨富,却是商贾,政治资本有限。曾家更甭提了,六品小官,在都城里啥也不算。这银矿咱们两家做这几年,营利也够够的了。梁王这人,咱们都不是十分了解,万一他要独占矿山,咱们就麻烦了。少点利益没什么,就怕他黑心烂肺,杀人灭口,咱们这些人哪里是亲王的对手?还是及时收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李五爷没法子,只能同意。曾秀云看李五爷一脸心痛,如丧考妣的样子就乐了:“五爷呀,秀云能找到这个矿,也能找到别的矿呀,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不成。这处暴露了,咱们就到别的地方去,东陈国这么大,各类矿山多了去了。”李五爷听这话,眼前一亮,确实如此。
后来,曾秀云乔装打扮,跟着李家商队走遍了可能有矿的地方。用了两年时间,还真找到了几处,她心眼特别多,画了地图,默默记下了,却没有告诉李家。自己的资金积累也差不多了,下一步找靠山发展势力,准备机会成熟了,自己独吞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