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战后安排(第3页)
王元娘路过安西时,去见袁大人夫妇,两夫妇早把王刺史当自家女婿看,对他的妹妹也是爱屋及乌的态度。去年借的箭支早还了,还多给了一些军需品。缴获的东西中挑了一些金银器皿,给送过来充了那些果干和葡萄酒的费用。袁阔夫妇巨富,也不在乎这东西,不过听说打了大胜仗,心里痛快。
文武双全的女婿谁不稀罕呢,还因此得了爵位,这可太好了,女儿嫁过去,就是郡公夫人呢。就是有一点不得劲,王刺史有三儿一女,估计这爵位得落到三个儿子头上。自家姑娘还不知能不能生出自己的孩子呢,要是生不出来,她那万贯家财,岂不是要落到王家去了?
王元娘才不管袁氏夫妇怎么想,来这一趟,主要是为了给他们送一批树苗,这边的风沙更大,当然要种防风林了。袁氏夫妇听了王元娘的解说,也都赞同她的观点,人家千里迢迢送来树苗,也不能白要,就用金银结算吧。
还得空去了一趟大舅那边,大舅夫妇看见外甥女,特别高兴。去年借的箭支早用朝廷配给的军需还了。借的炒面就准备用一大批果树苗子来还,让他们种枣树、核桃树、林檎树。大舅母态度好,当然是因为两个小儿子来信说,他们在科考期间受到表姐的照顾,才考得那么好。现在借了太子殿下的光,出任的官职也好。
最后到了丰州,王刺史看着城外这一大堆树苗,眼睛都直了,妹妹又想做什么?
王元娘呲牙一笑:“哥,当然是植树造林呀,抵挡风沙,涵养水源。丰州春天来得晚,别的地方二月就能种树,丰州这边五月种也来得及。”
王刺史叹口气:“你说吧,怎么个种法?”
王元娘道“咱们人手多,让他们种树,不论军民,不论男女,种二十棵树就给一百文工钱。钱就由朝廷发下来的军需中挤出来,不够的部分就用海盐来或茶叶来抵,估计军民们也都能接受。”
丰州的布告一贴出来,要求来种树的军民比树苗都多。在城外的荒地边建了一个监工棚,验完工计上数,马上发钱,一天一结不拖不欠。
壮劳力一天大概能种二三十棵,老人和妇女们也领着孩子来挖树坑栽树,反正不是论劳力,而是按数量计酬嘛。种不了二十棵,十棵可以领五十文。不到半个月,二十万棵小树苗就种上了。
之后,监工棚改建成一个小农庄,专门管理这些树林子。浇水上肥也给工钱,还是面对军民计件,常规的木桶两桶水一文钱。一尺见方的粪肥五文钱。
王刺史也问过妹妹:“妹呀,你怎么不让种果树呢?果树多少还有点收益,这些树种恐怕没什么收益啊,净往里投钱了。”
王元娘笑笑:“哥,一口吃不成胖子,这不是得慢慢来嘛。植树的道理哥应该能想通呀,丰州城外,西北是突厥,东南是回纥,正中是党项人,全是游牧民族,光知道逐水草而居,也不知道改善环境。这干巴拉的土地,种什么果树也不好弄。”
王刺史点头:“这倒也是,那帮胡人就知道放牧,哪懂农耕和养护啊。”
王元娘道:“丰州这地方一年的好日子就四个多月,其他时间不是雪就是风,吹过来的沙粒对人畜和土地都不友好,当然要先种防风林了。明年种一半防风林,种一半枣树和山楂树,妹都跟金华那边说好了。”
王刺史叹口气,理是这个理,那不是太花钱了嘛。
王元娘道:“到秋天用草绳子给小树保暖,精心养护三五年,就能成林了。秋天要落叶时,可以收集树叶子,喂牲口也行,沤肥也行。剪些树枝子,插扦一些新树苗也行,不能用的就当柴火烧吧。”
王刺史想了一下,补充道:“这些年每年加种,五年后间伐间种,保持树林的数量。以后有了收益,还要跟东北那边的靺鞨人交易些松柏的树苗,这边的气候也适合那个,不过松柏长得慢,需要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