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安北桃花开(第2页)

 

春天来时,前两年种下的杨树变得嫩绿,王元娘领着侄女王雪和侄儿闹闹去游春,在果园看人们忙碌着种果树,人人脸上有愉悦的笑意。王雪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这是她觉得最惬意的一段时光。

 

父亲天天早起练功,与大家吃过朝食就去州衙办公。继母在丰州城的东南角建了袁氏安西商栈的分部,请了六个大掌柜,这些人平常看着不干活,脑子管用,目光锐利,把伙计们使得团团转。商栈天天人来客往的热闹,把茶叶、瓷器、丝绸、食盐、黄糖之类的批发给小商户,再由他们零售。

 

王元娘看王雪每天无所事事,一时半时也没有回都城的意思,姑娘跟父亲在一起总比跟哥嫂在一起强。就在丰州最繁华的地段建了惜雪金玉店的安北分店,交给王雪全权管理,请了一批回纥的金银匠人,又买下几十个战争孤儿,跟着王雪和匠人们学习手艺。元娘有便利条件,负责帮小雪找原料。

 

获州城建设好以后,由王刺史暂管,家人也跟着王刺史去城里逛一大圈,只能赞叹洛家人的奇思妙想。

 

选址在大白山的南边,总体形制是仿永安城,不过规模肯定小很多,九门也改成五门,南城墙开了一座大城门,东西城墙开了两座小型城门,北城墙直接与大白山相连,九个府兵营直接建在大白山的半山腰,危难时有暗门可直入获州城,平日有明门从大白山出来。

 

外城墙的根基是大白山上采下来的巨石筑成,外城墙主体是粘土加了白灰、糯米汁、毛发、麦草等东西,夯筑而成,有五尺厚了,城墙外侧还做了瓮城和箭楼。内城墙用条石和青砖修建,四角用铁条和铁栓板加固,上面还做了阙楼。这么费功夫,就是怕回纥和突厥眼红,突袭获州城。也怕到处流浪的党项人,他们在寒冷的冬季缺粮,也会时不时骚扰。

 

州城外围是护城河,水源是大白山上的泉水流入,加上城中的污水排放,出水口在城东南角的暗河,汇入二十多里外的哈浑河。城中用水多是地下水,打深水井,污水排放使用明沟,从城市的东南角的排出,进入护城河。

 

城内的北部是学区,建了获州州学、获州贡院、获州藏书楼。搭配各种文具店,文玩字画店,字画装裱店。要真正收服一个各族杂居的地方,没有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恐怕都是浮云。学区周边还建筑一些用于住宿的小型四合房,一排排非常规整,便于远路求学人员住宿。

 

城市的东南角和西南角是商业区,东南为南市场,里面按小北山中心商业区的形制,建了几条商业街,有几家大户开的柜坊,可以兑换货币,兑换金银,也可以存款或贷款。有几家大型牙行,人口买卖,大宗生意的中人保人都有。

 

东市内货物齐全,大到金银器皿,首饰加工,小到日用百货,服装鞋帽、毡毯丝绸、茶叶干花、各种香料都应有尽有的。

 

西南市场为西市场,大门外设置获州平准局,里面都是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主要贸易牲口、毛皮、羊毛、车架、草料、木料、煤炭、矿石等大宗产品。

 

城市正中是地标建筑,三层楼的了望台,一楼是官粮交易所,二楼是官媒办公处,三楼是监管城内外异状的岗楼,有士兵轮换值班。以了望台为中点,有南北和东西交叉的十字大街为主干道。

 

其他地方全是居民区,设了二十八个坊。这里是边城,也没有什么大户人家,按人丁给付地皮,大约一亩,按州衙规定的形制盖房子。

 

城市外面全是草原和林场,允许牧民放牧,只是春日必须种树用来改善环境,涵养水源。不允许私自砍树开荒,可以到林场植树浇水换工钱,也可以用牛羊、粪肥、毛皮之类的来获州城交易粮草和日用品。

 

王刺史一人兼管两州,有些不符合规制,也可能怕他忙不过来,也可能制约一个人的权力过大,朝廷在原青州的军中提了副将丁武为获州同知,实际上负责管理获州城。

 

慕容老将军吃着烤羊腿,喝着西凤醉,美滋滋地哼着跟胡人学的长调。吃完后觉得有些咸燥,吃了一根软糯香甜的香蕉,喝了手下给他泡的江南绿茶,日子美得不要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