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诸报皆从业起(第2页)

 

宋王老殿下听了近侍学回来的传闻,给他制作七彩鸳鸯冠的小娘子因为给客户保密,差点被太子妃杖毙。虽然人没死,却被当众削发代首,如今不知下落。老殿下是性情中人,一听就气坏了,这叫什么事啊?

 

老人家活了几十岁,从来没听说过白要东西不给钱,不给钱就算了,最多算不要脸。要不到东西就要打死人,这还有天理吗?这还讲国法吗?这样的人当太子妃,以后母仪天下,东陈国还有好吗?

 

大朝会的时候,宋王老殿下直接上殿,当众指着太子的鼻子就骂了一顿。说他有眼无珠,选了杨氏这样的败家娘们,要是她以后当了皇后,皇家的脸都让她丢尽了。又说太子妃不要脸,于国于民没有一点贡献,倒是会仗势欺人,讹人东西。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吱声,老人家在永安之乱中起了大用,把家当和家人全部押上。家产尽数用完,家人全没,自己也伤残了。历经两任皇帝,对他都是恭敬得很。如今老头儿急眼了,太子也没法子,面红耳赤,恨不得掐死太子妃。一天天,净给老子丢人现眼的。父皇骂了,皇叔爷骂,

 

宋王殿下随后收到一封从天而降的信,里面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这封信自然是青衣君写的,内容与给皇贵妃的大同小异,加了一句,说此事皇贵妃可能知道些什么,却瞒着皇帝。

 

宋王殿下是皇室的老人,哪能容忍后宫女子戕害皇子,皇子侧妃混淆皇家血脉,私铸钱币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他寻思一下,在回封地之前要去面见一下皇帝,让他心里有数,这个皇侄太无能了,自己的后院和几个儿子都管不明白。

 

宋王殿下是皇帝的老叔父,他要探望皇侄,谁还能说什么?宋王殿下一看皇帝的样子,吃了一惊,怎么面黄肌瘦,脸上现出猴相了。传闻人是猴子演化而来,在快死的时候,面上会现出原形。宋王心里忐忑,这封信的事不知该不该说?

 

叔侄两个勉强说了几句,皇帝的口水都止不住了,松年赶紧给他擦。皇帝含糊不清问道:“皇叔,您咋想着现在把侍妾提成王妃?给个侧妃就够意思了。”

 

宋王叹气:“那边的土人太多,仿佛一个小朝廷,香橼是土人,一开始当上宋王妃,怕她的部落又要增加条件。当时本王只是相中了她的外貌,还摸不清她的为人,自然不能捧太高。如今,十三年过去了,她是个单纯善良的女子,跟了年龄能当她祖父的老男人,还生养了三个好孩子。本王年事已高,总要给她个合适的名分,在本王过世后,让她能安享尊荣。”

 

皇帝叹口气,其实他也想到了。两人又说了些家长里短,皇帝自然知道日子不多了,心里话无处可说,只能对老叔说了。第一,他过世后,太子继位,希望老叔大力配合。第二,郑淑妃为人十分恶毒,极不安分,提位皇贵妃,让她殉葬。第三,想封史清雅为慈孝皇后,寿终正寝后葬于皇陵的后陵。

 

宋王看皇帝清醒,冷哼一声,把太子妃的事说了,那意思,太子没问题,太子妃德不配位。皇帝叹口气,他也觉得杨氏为人不堪,没想到越来越过分了。对松年吩咐:“稍后重新写遗嘱,太子妃杨氏德不配位,不能做皇后,看在她子女脸上,给婕妤名号。”

 

宋王脑子一热,把那信拿出来,恨道:“陛下干脆让秦贵妃也给你殉葬吧,这种阴暗缺德,残害皇嗣的女人,留着做甚啊?”

 

皇帝让松年扶起来,眯着老花眼,把信使劲往后拉,才勉强看见字。他越看越生气,这真是咬人的狗不叫啊。怪不得老二、老四、老六都子嗣艰难,原来是她害的。

 

皇帝心里大致明白原因,当年老三出了事,是他吩咐郑淑妃下的手。秦家呀,开国元勋,世代出武将,家主统领左骁卫,秦家子弟领数处外府兵马。他们的外甥怎么能当储君?万一外戚干政,老三肯定抵挡不住,关键是怕秦家害了其他的皇子。

 

没想到啊,秦贵妃也是个狠的,竟冲几个身份最高贵的皇子下手了。幸亏老四和老三交好,她才中途改变主意,放过了老四。

 

皇帝刚想说什么,头一阵剧烈疼痛,没一会儿人就昏迷不醒。松年一看不好,赶紧叫太医,并通知了皇贵妃。皇贵妃看了那封信,也不吃惊,幕后之人既然想让皇帝知晓,自己这条路不通,自然只能走别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