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霓裳惊鸿照影来(第2页)

 

“奴婢杨玉环,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声音带着竭力压抑的颤音。

 

李隆基离座,缓步踱至她身前,居高临下地审视着这具年轻而充满生命力的躯体。青春逼人的美丽毋庸置疑,但那份青涩与惊惶,与他想象中那个能引动“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祸水红颜,相去甚远。复杂的情绪在他胸中翻涌:后世史笔如刀,将这个女子与他的盛极而衰牢牢钉在一起,令他既感荒谬,又无法全然忽视那沉甸甸的警示。初时召她入宫,只觉稚嫩,远远不及一见倾心,随意给了个低微的位份,便如弃敝履般将她遗忘在深宫冷院。

 

未曾想,她竟被那神秘莫测的“景区”选中!这让他不得不重新掂量她的分量。杀?眼下景区关联之人寥寥无几,每一个都是沟通未来的宝贵桥梁,他巴不得多送几个过去。留?那史书上血淋淋的“马嵬坡”三字,犹如芒刺在背。更棘手的是,杨国忠的罪证正在暗中搜罗,只待雷霆一击。杨玉环既已知晓自己乃至整个杨氏的未来结局,她会不会……通风报信?那精心布下的棋局,岂非要毁于一旦?

 

巨大的压力下,杨玉环强迫自己定下心神。今日在景区的一切,新奇、震撼、以及逸总温和的话语,都成了她此刻唯一的依凭。她想起了下值前,鼓足勇气踏入逸一办公室的那一幕。

 

**………回忆的分割线……..**

 

景区办公室,灯光温暖。杨玉环推门而入时,逸一正整理着桌案上的文件。


“逸总……”杨玉环的声音细若蚊蚋,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脸色苍白。

 

逸一立刻放下手中的东西,敏锐地察觉到她的不安。“玉环?快进来坐。”她引着杨玉环到会客区的沙发坐下,没有唤人,亲自拿起茶壶,“喝点热茶,慢慢说。是不是回去的事?”

 

温热的茶水注入杯中,氤氲的热气似乎给了杨玉环一丝勇气。她捧着茶杯,指尖汲取着那点暖意,点了点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逸总…我…我不知道回去该怎么面对陛下。我怕…我怕他还会杀我…也怕杨家…怕杨家倒了,我也……”

 

“你怕李隆基杀你,还是怕杨家倒台牵连你?”逸一的声音平和,却直指核心。

 

“我…我都怕!”杨玉环的眼泪终于滚落下来,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将她淹没,“好像无论哪边,都是死路一条……” 她猛地从沙发上滑落,跪倒在逸一面前,泣不成声,“逸总,求求您,救救我!我不想死,可我…我姓杨啊!我该怎么办?”

 

逸一没有立刻扶她,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被巨大恐惧压垮的少女。史书上的杨玉环,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宠妃,是“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悲剧符号。她的得宠,让三位姐姐获封“国夫人”,煊赫一时;她的家族,特别是堂兄杨国忠,更是在权力的顶峰肆意妄为,结党营私,与安禄山势同水火。“清君侧,诛国忠”的旗号背后,杨氏一门的跋扈难辞其咎。安史之乱的滔天巨浪,不仅卷走了杨玉环的生命,更吞噬了盛唐的繁华,留下人口凋敝、藩镇割据的烂摊子,将帝国推向衰落的深渊。

 

这命运,固然有帝王的薄情与时代的洪流,但杨氏自身,尤其是杨国忠的所作所为,又何尝不是自掘坟墓的推手?

 

逸一俯身,用力将浑身发软的杨玉环扶起,让她重新坐好。她抽了张纸巾递过去,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种务实的冷静:

 

“玉环,我不是庙堂之上运筹帷幄的谋士,能想到的,只有最实际的路径。第一,李隆基现在绝不会杀你。你对他的价值,前所未有的大——你是他目前仅有的、能通往那个神秘景区的‘钥匙’之一。他需要你,甚至需要你为他带回去更多关于未来的信息。”

 

杨玉环抬起泪眼,似乎看到了一丝微光。

 

“第二,”逸一话锋一转,眼神锐利起来,“杨国忠,你必须放弃!他是史书上钉死的祸首,他的结局,是注定的,谁也救不了。你与他捆绑得越紧,你自身就越危险。李隆基的目标是他,是整个杨氏外戚过度的权势,而不是你杨玉环这个人——至少现在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