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薪火燎原:诸帝革新竞风流(第2页)
当李治再次独立于大明宫含元殿高台,俯瞰这气象一新的长安城时,暮色中的炊烟仿佛都带着安稳的气息。那条名为“武周”的岔路,在重重布局与太子的日渐成熟中,正被坚定地引离。历史的惯性巨轮,被他以智慧和决心,一寸寸扳回了预定的轨道。
---
**北宋·福宁殿**
赵祯揉着隐隐作痛的胳膊(赵匡胤爱的教育余威犹在),摊开一卷巨大的绢帛。上面不再是传统的工整界画,而是以写意笔法勾勒的园林蓝图——赫然融入了景区“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的现代景观理念!他兴致勃勃地对工部大匠指点:“此处叠石,不必求对称,要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野趣!引活水成溪,架小桥要窄而曲折,岸边遍植垂柳、桃花,春日落英缤纷,方有逸韵!” 皇家园林的森严气象,悄然注入了灵动生机。
汴梁城的东南角,一片巨大的空地被圈起,树起“瓦舍百艺坊”的彩楼。消息如风传遍州县。开市那日,人潮汹涌如决堤之水。喷火、顶缸的杂耍艺人赢得阵阵喝彩;说书人惊堂木一拍,三国故事引人入胜;皮影戏幕布后光影变幻;更有精巧的“旋木马”(简易旋转木马)、“荡秋千”引得孩童尖叫欢笑。赵祯微服其间,听着满耳乡音笑语,看着百姓脸上纯粹的快乐,心中充盈着前所未有的满足。娱乐,亦是凝聚人心的良药。
校场上,口令声震天。禁军士兵们不再是松散地演练枪棒,而是按赵祯“回忆”起的现代军训模式,排成整齐方阵,进行转向、行进、队列协同训练。汗水浸透重甲,动作却一丝不苟。“令行禁止!形如一人!” 教官的吼声回荡。起初嗤之以鼻的老将们,看着这前所未见的严整军容,眼中渐渐浮上惊异与凝重。赵祯更凭记忆,在御书房反复推敲,绘制出一系列边关地形要图,着重标注隘口、水源、可设伏之密林。“此图,速送西北诸路经略使!” 地图上朱砂圈点,皆是防御的命门。
御前会议,围绕新式“四柱清册”记账法争论激烈。老臣们面红耳赤:“祖宗成法,岂可轻变?此等奇巧,恐乱账目根本!” 赵祯端坐,声音沉稳:“诸卿稍安。试行三月于开封府库,若无效,朕自当废止。” 三个月后,当清晰明了、勾稽严谨的新账册呈上,收支盈亏一目了然,再无往日糊涂账时,反对之声戛然而止。老臣们抚摸着账册,喃喃叹服:“官家圣明…此法定能开源节流,实乃富国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