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九鼎余晖与文明长河(第2页)
“轰——!”
更大的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这惊天秘闻,如同一道撕裂历史迷雾的闪电,让所有听闻者心神剧震!原来如此!樱花国人的尴尬与恐惧,此刻成了最有力的无声证词!
嬴政环视全场,玄色袍袖在激荡的气流中猎猎作响,声音如同定鼎九州的钟磬,带着穿越千古的决绝意志:
“朕之华夏,文明之火,燧人氏钻木而燃,仓颉造字而传,周公制礼而盛!煌煌千载,星河璀璨!此乃天地所钟,万民所铸!岂是尔等宵小可觊觎?可染指?!朕今日立于此地,昭告寰宇:凡我华夏之物,寸缕不让!凡我华夏之魂,毫芒必争!”
话音落,帝威如狱!
那几个棒子国、樱花国人,如同被抽去了脊梁骨,再不见半分嚣张气焰,面如死灰,浑身筛糠般颤抖。在无数道鄙夷、愤怒、审视的目光交织下,他们连滚带爬,狼狈不堪地挤出人群,仓皇逃离展厅,背影如同丧家之犬。
吕雉适时上前,如同冰冷的锋刃完成最后的收割。她对着棒子国人仓皇的背影,用流利而锋利的韩语清晰补刀:“贵国史书若有记载,何不公之于众?我华夏《三国志》、《后汉书》中‘三韩’、‘辰韩’诸部向汉魏称臣纳贡之白纸黑字,倒是不吝展示!” 随即转向樱花国人消失的方向,日语精准如手术刀:“贵国若真自信文化同源,何不先厘清‘徐福传说’与‘弥生时代’大跨越之关联?窃取他者荣光,填补自身虚无,非智者所为!” 字字诛心,断绝了对方最后一丝狡辩的可能。
---
时光的洪流冲刷着喧嚣,真相终如磐石,在浊浪褪去后巍然显露。棒子国与樱花国某些势力处心积虑的“文化掠夺”闹剧,在铁铸般的历史证据链、全球学者的共同声讨、以及嬴政那携煌煌帝威与惊天秘闻的终极碾压下,彻底破产,沦为国际笑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声明,重申尊重文化源流与历史真实性的基本原则,对恶意篡改历史、破坏文化多样性的行为表示严重关切。
而风暴中心的景区,非但未受折损,其光芒在涤荡尘埃后愈发璀璨夺目,真正成为全球瞩目的“文明圣地”!
通往景区的道路,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国车马道”。肤色各异、语言迥异的游客,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汇聚于此。他们不再仅仅是追逐网红打卡的流量,而是带着对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敬畏与求索之心。
* 金发碧眼的学者团,手持放大镜,久久驻足于复制的秦简汉牍前,试图破译那古老的密码。
* 来自非洲的艺术家,痴迷地临摹着敦煌飞天壁画的线条与色彩,寻找灵感之源。
* 东南亚的学子们,在仿古书院内,跟着身着儒服的“夫子”,一字一句地诵读《论语》,体验“弦歌不辍”。
* 更多的普通游客,则在“天街”的茶肆里品味龙井的清香,在古乐坊聆听编钟的浑厚,在武场感受太极的圆融……每一个角落,都成了沉浸式感知华夏文明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