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九鼎余晖与文明长河(第3页)
景区最高处的“文明了望台”上,一场特殊的国际文化论坛正在进行。吕雉作为压轴发言者,立于巨大的弧形落地窗前,窗外是苍茫的草原与星罗棋布的古建群落。她没有用讲稿,声音清越而平和,却带着穿越时空的洞见:
“诸位,”她目光扫过台下肤色各异的学者与听众,“今日之华夏,并非一座封闭的博物馆。我们展示的,是依然在奔涌的文明长河。”
她指向窗外修复工地上,鲁班头正用古老的墨斗为新的飞檐弹线:“看,那匠人之手,承袭的是《考工记》的智慧,激活的是今日的栋梁。” 镜头拉近,鲁班头布满老茧的手与精准的墨线特写,投射在巨幕上。
她又指向草原上正在进行的一场融合了唐风与蒙古长调的实景演出:“听,那乐声,既有《霓裳》遗韵,亦纳草原长风。文明,从非化石,而是活水,善纳百川,故能成其深广。”
最后,她的目光投向展厅方向,那里陈列着引发风波的证据——泛黄的《唐会要》、清晰的秦疆图、象征正统的玉玺(仿品):
“近日风波,世人皆见。有人视历史为可窃取的装饰,有人奉真相为不容亵渎的基石。” 她语气转沉,带着千钧之力,“我们守护的,非仅为过往之荣光,更为文明之尊严与未来之正道!真相,如同这大地深处的青铜重器,或许蒙尘,终将破土!篡改与掠夺,如同投向长河的瓦砾,或能激起浊浪,终将被奔流裹挟、淘尽!”
她微微抬手,身后巨幕亮起,不再是静态的文物,而是一条由无数历史画面、文化符号、今日场景汇聚成的、奔腾不息的璀璨光河!那是华夏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具象化!
“华夏,从不惧展示其根源的深厚,亦乐于分享其长河的丰沛。我们在此,非为标榜唯一,而为证明:真正的文明,根深方得叶茂,源清方能流长!唯有尊重每一滴水的来处,方能共赴星辰大海的征途!”
“欢迎,”吕雉的声音与那奔涌的文明光河融为一体,回荡在寂静的会场,也通过直播信号传向世界,“来到这条名为‘华夏’的文明长河。这里,是她的一个渡口。请饮水思源,然后,扬帆远航。”
掌声,如同海潮,久久不息。了望台巨大的玻璃幕墙外,夕阳熔金,为草原、古建、以及络绎不绝的万国游客,披上一层神圣的光晕。而在那光晕深处,似乎隐约可见九尊青铜巨鼎的虚影,沉默而永恒地镇守着这条奔涌了五千年的文明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