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Blue is the colour
在2004年9月的世界杯预选赛期间,法国队内的动荡成为英国媒体热议的焦点,尤其是围绕罗伊的争议和更衣室权力转移的报道。
《泰晤士报》以《摩纳哥帮大获全胜:法国队内斗落幕》为题,分析了在法国队4-0战胜法罗群岛的世界杯预选赛中,维埃拉染红离场、皮雷与亨利被提前换下、前阿森纳射手维尔托德被迫让出11号球衣等事件,标志着持续近一年的法国队内“阿森纳帮”与“摩纳哥帮”权力斗争以后者完胜告终。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法国队阵容中竟有8名球员出自上赛季摩纳哥俱乐部,罗伊、久利、罗滕、阿比达尔、埃弗拉、斯奎拉奇、吉维特及佩德雷蒂,这一数字创下法国队史单一俱乐部输送国脚纪录。
《每日邮报》则聚焦罗伊与亨利的关系恶化,引用匿名法国队工作人员的话称:“罗伊在训练中几乎无视亨利的跑位要求,而亨利被换下场时怒摔队长袖标的画面,暴露了两人不可调和的矛盾。”
《卫报》专栏作家调侃多梅内克的3-5-2阵型是“用航母舰队打渔村海战”,指出法国队面对鱼腩球队法罗群岛竟一度被动,直到罗伊替补登场才扭转局面。
英国媒体毫不留情地讽刺法国队主帅多梅内克,把他比作“一个拿着说明书却把零件装反的蹩脚工程师,认为他执教混乱不堪,唯一能用的工具就是罗伊”。
与此同时,文章也暗指法国足协犯了大错。
他们放走了真正该留下的功勋主帅桑蒂尼。
桑蒂尼执教热刺后四轮不败(两胜两平),而他执教法国队期间更是战绩辉煌:2003年联合会杯冠军、2004年欧洲杯冠军,罗伊正是在他手下完成国家队首秀并崭露头角。
两相对比之下,更凸显多梅内克的无能与法国足协的决策失误。
《镜报》将齐达内“永远不说永远”的复出暗示与英格兰队的“双德问题”(杰拉德与兰帕德共存难题)对比,认为法国队“至少还有罗伊这样的年轻核心,而埃里克森仍在为中场搭配头疼”。
BBC体育则分析齐达内与罗伊的潜在冲突,引用亨利“法国队不能没有齐祖”的言论,暗示若齐达内回归,罗伊的领袖地位将面临挑战,标题直白:《19岁魔王vs32岁大师:法国队的权力游戏》。
《独立报》总结称:“法国队看似赢了比赛,实则输了团结。多梅内克的摇摆、亨利的失落、罗伊的野心,让这支球队像极了更衣室里的定时炸弹。”
文章预言若法国队持续内耗,2006年世界杯可能重蹈2002年小组出局的覆辙。
相比之下,《442》杂志更关注罗伊的竞技价值,认为其“用绝杀和助攻证明了自己能扛起球队”,并调侃切尔西球迷应庆幸“穆里尼奥买到的不仅是射手,还是法国未来十年的领袖”。
《队报(伦敦版)》更是曝出一则猛料:法国队老将马克莱莱在返回伦敦后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称自己在国家队未受到应有尊重,并暗示包括他在内的多位老将已失去价值。这番言论被解读为双重不满——既针对多梅内克教练偏袒新人的战术安排,也暗指年轻核心罗伊态度骄横。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莱莱与罗伊在切尔西同为法国球员,此番表态引发外界对蓝军更衣室法语帮内部矛盾的猜测。
更棘手的是,罗伊与队内英格兰球员本就关系平淡,训练后鲜少私下互动。
这与他在摩纳哥时期团结队友的作风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怀疑切尔西队内关系是否暗流涌动。
2004年9月10日,罗伊刚从国家队回来,风尘仆仆地赶到切尔西训练基地。
穆里尼奥见到他,直接问了一句:“要不要聊聊?”
他其实是想探探罗伊的口风。
最近队里法国球员多,更衣室关系微妙,他担心有人拉帮结派。
穆里尼奥最讨厌队内闹矛盾,所以想听听罗伊的想法,看看他和队友搭档时有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发现苗头不对,他好提前处理,避免影响球队。
罗伊沉默了一会儿,回答道:“如果今天问我,我只能说,我不会成为你的问题。你担心的情况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但给我点时间,我能处理好。只要不影响球队成绩,现在你插手反而可能让事情更复杂。欧冠马上就要开始了,把这事交给我,可能是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穆里尼奥盯着罗伊看了很久,眼神里带着审视和犹豫。
训练场的嘈杂声似乎都远去了,只剩下两人之间的沉默。
他最终什么也没多说,只是点了点头:“好。”
这个简单的回答背后,是穆里尼奥在权衡利弊后的妥协。
他选择相信这个年轻人的判断,但也暗自记下了这个隐患。
转身离开时,他的表情依然严肃,显然并没有完全放下心来。
但欧冠在即,他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更衣室的问题,确实需要球员自己去解决。
队医很快给罗伊做了检查,确认他身体疲劳。
于是,当天的训练计划被调整:不用参加全队的分组对抗,只安排了轻量的恢复性训练,泳池放松、理疗和简单的有氧跑。
穆里尼奥的意思很明确:状态要紧,但人不能累垮。
晚上训练结束后,罗伊开车离开训练基地。
车窗外的路灯一盏盏掠过,照在他略显疲惫的脸上。
现在的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但骤然成为新球队的“特权球员”,又让他感到一丝棘手。
毕竟他才19岁,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只是比别人跑得快了许多。
论资历和荣誉,他远不如齐达内那样稳如泰山。
人家金球奖、世界足球先生拿到手软,是这些年公认的世界第一中场。而他呢?
有欧冠?马克莱莱也有;欧洲杯冠军?那是全队的功劳,亨利、皮雷他们都出了力,他虽然是射手王,但总不能说冠军是他一个人拿下的。
更没法说“要不是我,球队早就被淘汰了,最后夺冠的是希腊”这种话。
所以,在法国队和切尔西的更衣室里,他必须小心行事。
一方面要树立权威,另一方面也得懂得拉拢该拉拢的人,压制该压制的人,一步步分化掌控局面。
想在更衣室站稳脚跟,光靠强硬手段不行,还得有人支持。
目前真正能信任的,只有从摩纳哥一起过来的老队友阿比达尔和麦孔。
毕竟是一路并肩作战的兄弟,知根知底。
老将德塞利虽然年纪大了,渐渐淡出主力,但余威尤烈。
他把罗伊看作切尔西冲击欧冠的关键,这份看重或许能争取过来。
至于马克莱莱和加拉,法国老乡就一定要抱团吗?
更衣室的关系从来不是按国籍划分的。
换句话说兰帕德或者特里就不能是自己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吗?
只要利益一致,感情可以培养,信任也能建立。
关键在于,他得让这些人相信。
和他站在一起,对大家都好。
但说到底,球场上的表现和实打实的荣誉,才是他真正的底气。
没有这些,再高明的手段也站不住脚。
2004年9月11日,英超第五轮打响,切尔西全队奔赴伯明翰的维拉公园球场,挑战阿斯顿维拉。
开赛至今,整个英超只有两支球队保持全胜——切尔西和阿森纳。
蓝军因为净胜球比枪手少,暂时排在第二。
而传统豪门曼联开局不利,四轮过后已经落后这两队7分,但随着主力球员陆续伤愈归队,红魔随时可能追上来。
对切尔西和阿森纳来说,现在的每一分都至关重要。
在双方直接碰面之前,谁能在其他对手身上抢到更多分数,谁就可能占据争冠主动权。
毕竟,等到两强相遇时,如果积分差距被拉开,一场正面交锋的结果,很可能直接决定整个赛季的冠军归属。
蓝军依然处于伤病满营的情况,阿比达尔在踢完世预赛后因肌肉酸痛伤缺,而布里奇的伤势未愈,穆里尼奥只能启用久疏战阵的巴巴亚罗镇守左路。
其他位置虽然维持原班人马,但锋线却做出调整:考虑到罗伊连续征战国家队消耗过大,保险起见将他放在替补席。
锋线上,他派出了古德约翰森和德罗巴这对高个子组合,打算用身体对抗来打开局面。
阿斯顿维拉这边有个小插曲。
他们从切尔西租来的年轻前锋卡尔顿-科尔因为租借条款限制,这场不能上场。
好在主力前锋安赫尔及时伤愈复出,哥伦比亚人火线回归首发。
维拉主帅奥莱利赛前放话,就是要终结穆里尼奥的连胜纪录。
他们上赛季在维拉公园双杀切尔西,这次当然想延续主场对蓝军的不败战绩。
这块场地,可是切尔西的伤心地。
比赛开始后,维拉踢得相当积极。
刚开场2分钟,他们就获得一个前场任意球,德国中场希泽尔斯佩格一脚势大力沉的射门,被切赫飞身扑出。
第6分钟,切尔西还以颜色,特里长传找到德罗巴,后者摆脱防守后小角度打门,可惜滑门而出。
维拉的高位逼抢让切尔西后防线有些狼狈。
第8分钟,索拉诺又是一脚远射偏出。
第11分钟,希泽尔斯佩格在左路获得机会,可惜射门打在了边网上。
切尔西直到20分钟后才逐渐稳住阵脚,开始和维拉打得有来有回。
第26分钟,切尔西差点破门,经过一连串配合后,德罗巴的远射击中横梁弹出!
维拉门将索伦森在第29分钟险些送礼,好在古德约翰森犯规在先。
不过维拉很快又掌控了局面,索拉诺和安赫尔接连制造威胁,特别是第44分钟安赫尔那脚凌空抽射,差之毫厘。
中场休息时,更衣室里的气氛有些凝重。
德罗巴擦了把汗,直接对穆里尼奥说:“头儿,该让罗伊上了。”
更衣室里的反应很直接。
兰帕德点头,特里拍腿表示同意,乔科尔马上附和,连平时和罗伊不熟的蒂亚戈也小声嘀咕着赞同。
穆里尼奥没立刻回答,转头瞥了眼坐在中央的罗伊。
罗伊正低头系鞋带,感受到目光后抬起头:“我觉得球队已经找到节奏了,再给我们十分钟,进球迟早会来。”
穆里尼奥的4312阵型里,最关键的就是中间那个“1”。
前腰位置的组织核心。
原本他想买德科来当这个大脑,但没抢到人。
现在队里的兰帕德和乔-科尔虽然能踢这个位置,但都不是真正的组织型球员。
所以切尔西的进攻主要靠快速反击,简单直接。
可一旦对手收缩防守,逼着他们打阵地战,进攻就很容易哑火。
之前有罗伊在的时候不一样,他踢左中锋,实际上干的是伪九号的活,既能组织调度,又能拿球摆脱,一个人包办了大半的进攻串联。
再加上切尔西其他位置的球员水平比穆里尼奥在波尔图时期强得多,这套战术效果自然更好。
但现在罗伊不在,进攻又回到了老样子:先死守,等对手犯错,再抓反击机会。
虽然稳,但实在太被动了。
穆里尼奥当然懂罗伊的用意。
他想让队友们亲身体会下,有他和没他的区别。
但狂人也不可能拿球队成绩冒险,直接拍板:“再给你们十分钟。要是还进不了球”
他盯着罗伊,“你身体撑得住吧?”
这既是教练对球员身体状况的例行询问,更是一场心照不宣的交易。
他在告诉罗伊:如果你能用表现证明自己的价值,让全队看到你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自然会支持你在更衣室的地位。但前提是,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进球和胜利来说话。
转头又对古德约翰森比了个换人手势。
“放心,踢个半场没问题。”
罗伊迎着主教练的目光点头时,两人之间已经达成了默契:十分钟后,要么靠现有阵容打开局面,要么就让他上场解决问题。
无论哪种结果,最终都要用三分来兑现这个无声的约定。
更衣室的战术板上,穆里尼奥已经画好了两套进攻路线。
十分钟后要是还没动静,就立刻变阵。
下半场开始后,切尔西一度占据优势。
兰帕德在第46分钟和第50分钟连续尝试远射,可惜都偏出球门。
第52分钟,乔-科尔的劲射被索伦森神勇扑出。
维拉也不甘示弱,第54分钟瓦塞尔制造任意球,索拉诺的射门再次被切赫化解。
比赛陷入胶着,双方你来我往,但始终无法打破僵局。
比赛进行到第56分钟,阿斯顿维拉后卫再次将切尔西的传中挡出底线。
趁着死球的机会,场边第四官员举起了电子换人牌。
蓝军10号罗伊站在场边,准备换下古德约翰森。
维拉公园球场的看台上顿时响起一阵骚动。
主场球迷交头接耳,他们太清楚这个19岁小将的威胁了。
“holyshit!!那个小混蛋要上了!”
“切,毛头小子罢了,梅尔贝里分分钟教他做人!”
“罗伊要来了!我觉得他真tm强!”
“ohmygod!这扯球衣的背肌线条.侧脸下颌线.”
“我喜欢他上次打赢伯明翰后接受采访时阴阳记者的话.床上会不会边动边嘲讽人啊?”
罗伊简单和古德约翰森击掌后快步跑向场内,一边跑一边把球衣塞进短裤,眼神紧盯着维拉的球门方向。
穆里尼奥在场边双手插兜,但微微前倾的身体暴露了他的期待。
这个换人就像一把钥匙,切尔西终于要打开他们最擅长的进攻模式了。
维拉也同时用李-亨德里换下索拉诺。
切尔西左侧发出界外球。
兰帕德在中场遭遇维拉双人包夹,但他冷静地将球分给了回撤接应的罗伊。
维拉的防守立刻收紧。
后腰加文-麦肯迅速贴身上抢,试图用身体对抗干扰罗伊。
加雷斯-巴里从侧后方协防,封堵他向前的传球路线。
中卫梅尔贝里也稍稍前压,随时准备上抢。
但罗伊的处理堪称艺术。
他先是左脚轻巧一拉,晃开麦肯的猛扑,随即一个灵巧的转身,从巴里和麦肯的夹缝中摆脱出来。
维拉防线瞬间被撕开一道缺口!
分球!
罗伊没有贪功,而是迅速将球横敲给无人盯防的马克莱莱。
法国后腰罕见地出现在进攻三区,维拉的中场防线已经被罗伊的跑动彻底搅乱。
解说员激动大喊:
“这就是罗伊的价值!仅仅一次触球,他就让切尔西的进攻节奏完全变了!维拉刚才还密不透风的防守,现在已经被他撕开了一道口子!”
穆里尼奥在场边微微点头。
罗伊上场后,切尔西的进攻不再只是简单长传找德罗巴和古德约翰森,而是有了细腻的串联和节奏变化。
维拉的严防死守,在真正的创造力面前,会开始出现裂痕。
65分钟,罗伊在边线附近拿球,加雷斯-巴里立刻带着两名队友围了上来。只见他右脚一记单车虚晃,紧接着左脚又是一记单车,巴里刚想伸脚,罗伊突然用右脚内侧把球往回一扣,一个克鲁伊夫转身,直接从三人包夹中钻了出来!
巴里被晃得一个踉跄,差点自己绊倒自己。
罗伊抬头瞄了一眼,右脚贴地一记直塞,皮球精准地从两名中卫之间穿过。乔-科尔心领神会插上,小角度一脚爆射。
“砰!”
球重重砸在边网上,维拉球迷吓得集体倒吸一口凉气,几个前排的观众甚至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场边的穆里尼奥脸色阴沉,他双手抱胸,眉头紧锁。
显然对乔-科尔浪费这次绝佳机会很不满。
穆图已经脱掉替补背心,在场边来回蹦跳热身,随时准备上场。
第四官员拿着电子牌站在一旁,只等死球机会就举牌换人。
乔-科尔喘着粗气,看到场边的换人信号后,低着头小跑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