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封神台上封正神?八宝池旁立佛国(第3页)

 

须弥山深处,八宝功德池水波光粼粼,七宝林间奇花竞放,菩提树下梵音缭绕。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池畔巍峨矗立的一座崭新宝刹,匾额之上,三个蕴含无上佛力、光耀大千的金色梵文大字——大雷音寺!

 

寺前广场,祥云铺地,金莲涌出。接引道人,不,此刻当称阿弥陀佛,端坐于九品莲台之上(原本十二品,三品莲瓣处留下清晰的残缺齿痕,正是蚊道人“杰作”),面容依旧悲苦,但那悲苦之中,却透出大慈悲、大智慧的圆满佛光,周身笼罩着无量光、无量寿的恢弘佛韵。

 

准提道人,亦或准提佛母,手持七宝妙树,立于阿弥陀佛身侧,脸上洋溢着开宗立教、夙愿得偿的宝光与喜悦,那七宝妙树七彩光华流转,愈发显得神妙非凡。

 

在他们座下,黑压压一片,足有三千之众!正是万仙阵后,被接引、准提以“与我西方有缘”为名,或强行渡化,或自愿皈依的截教红尘客!他们褪去了道袍,换上了僧衣,头顶戒疤,面容或平静,或茫然,或虔诚,身上原本驳杂的仙灵之气,正被精纯的佛光缓缓浸润、转化。为首的,赫然是叛出阐教的燃灯古佛,以及慈航道人(观世音菩萨)、文殊广法天尊(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普贤菩萨)、惧留孙(惧留孙佛)!燃灯头顶二十四诸天虚影沉浮,气息浩渺深邃,已远超过去;慈航(观音)手持玉净瓶,面容慈悲柔和,再无半分道门煞气;文殊骑青狮,智慧剑光内敛;普贤乘白象,愿力宏大。惧留孙则气息圆融,面带微笑。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的声音响彻灵山,带着渡尽众生的宏愿,“红尘苦海,劫波无尽。今我西方,立大乘佛教,开方便之门,普度一切有情众生!离生死苦海,登极乐彼岸!”

 

“善哉!善哉!” 准提佛母声音清越,七宝妙树绽放亿万毫光,照亮无尽虚空,“佛光普照,三千世界!自此,玄门是玄门,佛门是佛门!吾为佛母,当为万佛之师,传大乘佛法,立诸佛果位!”

 

随着他话音落下,七宝妙树朝着下方三千红尘客与燃灯等人轻轻一刷!

 

嗡——!

 

无量佛光如同实质的金液,自七宝妙树倾泻而下,灌注到每一位皈依者头顶!刹那间,梵唱如雷,天女虚影凭空显现,抛洒曼陀罗花!三千红尘客身上驳杂气息尽去,周身佛光湛然,或显罗汉金身,或凝菩萨宝相!整个灵山,佛光冲霄,照亮西方极乐世界!

 

“今加封!” 阿弥陀佛宝相庄严,口吐真言,字字化作金色梵文烙印虚空:

 

“燃灯道人,过去劫中曾为佛祖,功德无量,为过去佛,燃灯上古佛!”

 

“惧留孙,根性深厚,悟得未来星宿劫佛法真谛,为未来佛,惧留孙佛!”

 

“慈航道人,发大悲愿,闻声救苦,为观世音菩萨,五方五老之一!”

 

“文殊广法天尊,智慧第一,断诸烦恼,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普贤真人,行愿宏深,十大愿王,为大行普贤菩萨!”

 

……

 

一道道蕴含佛门果位之力的金光没入受封者体内。燃灯古佛脑后过去佛光轮缓缓转动,气息更加深邃古老;观音菩萨手持玉净瓶杨柳,脚下金莲涌现,慈悲之意弥漫三界;文殊、普贤菩萨金身愈发璀璨,座下青狮白象仰天长吼,声震寰宇!三千红尘客亦得罗汉、揭谛、金刚、比丘等果位,齐声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准提佛母!” 声浪滚滚,震撼诸天!

 

这一日,西方教正式叛出玄门,大乘佛教自立!佛光普照,极乐净土初成,从此与东方玄门三教并立于洪荒,甚至隐有后来居上之势!

 

大雷音寺的恢弘佛光与震天梵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诸天圣人道场激荡起层层涟漪。

 

昆仑玉虚宫。元始天尊望着悬于座前的封神榜,又“看”向西方那冲霄的佛光,尤其是看到慈航、文殊、普贤、惧留孙那熟悉的容颜如今宝相庄严地沐浴在佛光之中,座下青狮白象更是昔日截教门徒所化!他本就因门徒叛教而冰封的脸色,此刻更是阴沉得能滴下水来。玉虚宫周遭的灵气瞬间冻结,片片晶莹的雪花无端飘落,每一片都蕴含着圣人的怒意与杀机。九龙沉香辇微微震动,发出低沉的龙吟。

 

首阳山八景宫。太上老子依旧端坐蒲团,八卦炉中紫火升腾。他只是微微抬了抬眼皮,浑浊的目光仿佛穿透无尽虚空,落在那佛光璀璨的灵山,又扫过残缺的九品金莲,最后停留在那端坐中央、受万佛朝拜的“未来佛”惧留孙身上。一丝难以察觉的、仿佛洞悉了某种宿命的微芒,在他古井无波的眼眸深处一闪而逝。随即,他垂下眼帘,仿佛一切未曾发生,唯有炉中火焰,跳动得更加幽深难测。

 

金鳌岛废墟。无当圣母离去前留下的那盏青铜孤灯,灯焰在西方佛光普照的瞬间,猛地跳动了一下,火苗骤然缩小,几乎熄灭。灯芯处,发出一声极其微弱、饱含了无尽悲怆、愤怒与不屑的冷哼,如同碧游宫不屈的最后一声叹息,旋即被八宝功德池的浩荡梵音彻底淹没。

 

九天之上,凌霄宝殿。昊天上帝看着昊天镜中那佛光万丈、气象万千的大雷音寺,再看看自己这空荡寂寥、门可罗雀的天庭,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与冰冷的算计涌上心头。他缓缓松开紧握龙椅的手,指节因用力而留下的青白痕迹慢慢消退,嘴角却勾起一丝冰冷而复杂的弧度。佛门…或许…他目光幽幽,不知望向何方。

 

西方,灵山脚下,一片不起眼的菩提林中。一个身披破旧道袍、倒骑青牛的老者身影缓缓浮现,正是太上老君(老子化身)。他望着山顶那金碧辉煌的大雷音寺,听着那震耳欲聋的梵唱,脸上无喜无悲,唯有深沉的眸光仿佛穿透了未来无穷岁月。青牛打了个响鼻,老者轻轻拍了拍牛背,身影渐渐淡去,只留下一句微不可闻的叹息,随风飘散:

 

“佛法东渐…化胡为佛…缘法…早定…” 声音消散,仿佛预言,又似宿命的低语。

 

封神已毕,佛门新立。洪荒的格局在这一日彻底改写。然而,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听调不听宣的尴尬,天庭有名无实的虚弱,佛门骤然膨胀的野心,玄门三教(尤其是阐教)的离殇与隐怒,以及那高悬于诸圣头顶的殒圣丹…所有的一切,都如同深埋地底的熔岩,在短暂的平静表象下,酝酿着更加汹涌澎湃、席卷诸天万界的无量劫波。新的时代帷幕已然拉开,只是这帷幕之后,是极乐净土,还是无间炼狱?唯有那冰冷运转的天道,沉默注视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