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格物学盛?张衡蔡伦开先河(第3页)
“神器…此乃文明之神器啊!蔡侯…您这是…这是为天下寒士,开了一道通天之门!” 知识的壁垒,因这廉价的、由“废物”化生的纸张而轰然崩塌!思想的传播,从此不再受制于载体的昂贵与笨重。格物之学,以最朴素的方式,点燃了智慧传承的燎原之火!
---
格物之风·渐入人心
神都书馆,曾经是缣帛堆积如山、竹简汗牛充栋之地,如今却显得开阔明亮了许多。一排排崭新的木架上,整齐地码放着一卷卷以蔡侯纸装订的书籍。书页翻动的声音沙沙作响,墨香混合着草木的清新气息在空气中浮动。
年轻的学子们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地捧着沉重的竹简,或为借阅一片昂贵的缣帛而绞尽脑汁。他们可以轻松地手持一卷书,在窗明几净的书案前研读、抄录、批注。知识获取的门槛,前所未有地降低。
“看!这是张公的《灵宪》!上面画着他推演的浑天星图!”
“还有这本《算经》!里面的筹算之法,竟能解如此复杂的田亩赋税!”
“听闻墨家公输先生新着了《天工开物图说》,详解机关力学之理,不知书馆何时能进到?”
学子们兴奋地交流着,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新学的向往。书馆的老博士抚着长须,看着眼前景象,感慨万千:“昔日求一卷《道经》,需入名山大川,求访仙踪,机缘难觅。而今,张侯观地动于铜仪,蔡侯化腐朽为书卷…格物之学,乃是我辈凡俗,脚踏实地,叩问天地、传承智慧的通天大道啊!”
洛邑的街头,茶馆酒肆之中,谈论的话题也悄然变化。
“听说了吗?城东李木匠仿照地动仪里的齿轮,改进了水磨的传动,省力又出活!”
“蔡侯纸真是好东西!我那不成器的小子,如今也能买得起纸笔,跟着先生认字了!”
“格物致知!这才是正道!靠咱们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手做,自己的脑子想!这天地间的道理,未必就比那些神仙法术浅!”
当神都观星台上铜珠坠盘的清音回荡,当沣水纸坊中草木化纸的墨香弥漫,一种名为“格物致知”的信仰,已深深扎根于这片饱经沧桑的洪荒大地。张衡窥地脉于铜仪,蔡伦化腐朽为书卷,他们以凡俗之躯,行开天辟地之事,向世人昭示:纵无灵气灌顶,纵无神力加身,人类凭借对自然的观察,对规律的总结,以双手与智慧,依旧能创造改天换地的伟力!
武道的荣光或许会黯淡,机关的精巧或许有极限,但这颗永不满足的求索之心,这条依靠观察、实践与理性铺就的“格物”之路,将成为支撑人族文明在失去所有超凡依靠后,依旧能傲然前行、照亮未来的不灭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