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请缨离京(第3页)

 

\"琰儿\"二字刻得极浅,却无比清晰。萧景琰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两个字,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胸口翻涌。如果沈晏清真有不轨之心,为何要留下这样的保命符?为何要在中秋夜救他?又为何...总是用那种复杂的眼神看他?

 

\"沈晏清...\"他低声呢喃,\"你到底...是谁?\"

 

---

 

七日后,沈晏清回京的消息传来。

 

萧景琰端坐在金銮殿上,面色阴沉。满朝文武屏息静气,无人敢出声。殿外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当那抹青色身影出现在殿门口时,萧景琰的心跳突然加速。

 

沈晏清风尘仆仆,脸色比离京时更加苍白。他缓步走入大殿,跪地行礼:\"臣沈晏清,奉旨回京。\"

 

萧景琰死死盯着他:\"国师可知朕为何召你回来?\"

 

\"臣不知。\"沈晏清的声音平静无波。

 

\"不知?\"萧景琰冷笑一声,将密探的奏报扔到他面前,\"有人看见你在边境与叛军首领密会,可有此事?\"

 

沈晏清扫了一眼奏报,眉头微蹙:\"臣刚行至中途便接到圣旨折返,从未到达边境。\"

 

\"那这上面写的又是什么?\"萧景琰提高声音,\"难道有人假扮国师不成?\"

 

沈晏清沉默片刻:\"确有此种可能。\"

 

\"荒谬!\"萧景琰拍案而起,\"国师当朕是三岁孩童吗?\"他转向群臣,\"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国师此言可信否?\"

 

大殿内鸦雀无声。李崇远虽被软禁,但他的党羽仍在。几名官员交换眼色后,纷纷出列指责沈晏清。

 

\"陛下,\"沈晏清突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臣请单独面圣,有要事禀报。\"

 

萧景琰本想拒绝,但看到沈晏清眼中的恳求,心中一软:\"退朝!国师随朕来御书房!\"

 

群臣退去后,沈晏清跟随萧景琰来到御书房。一进门,他就跪倒在地:\"陛下,臣有罪。\"

 

萧景琰心头一紧:\"何罪?\"

 

\"臣...确实派了替身前往北境。\"沈晏清低声道,\"但并非为了勾结叛军,而是为了引蛇出洞。\"

 

\"什么?\"萧景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沈晏清从怀中取出一枚记忆水晶:\"请陛下过目。\"

 

水晶中映出的画面让萧景琰震惊不已——假扮沈晏清的云清在边境故意与韩兆接触,引出幕后指使者。而那人...赫然是李崇远的亲信!

 

\"所以这一切...\"

 

\"都是李崇远的阴谋。\"沈晏清轻声道,\"他派人刺杀陛下,嫁祸于臣,目的就是离间君臣,从中渔利。\"

 

萧景琰脑中一片混乱。沈晏清说的有理有据,但太后的话又在他耳边回响——那道伤痕是先帝所留...血契...先帝临终前的真相...

 

\"陛下?\"沈晏清见他久久不语,轻声唤道。

 

萧景琰回过神,突然问道:\"你胸前的伤痕,是怎么来的?\"

 

沈晏清明显一怔,随即垂眸:\"旧伤而已,不值一提。\"

 

\"是先帝留下的吗?\"萧景琰逼近一步,\"你们之间的血契,又是怎么回事?\"

 

沈晏清的脸色瞬间惨白:\"陛下...从何处听闻这些?\"

 

\"回答朕!\"萧景琰一把抓住他的衣领,\"朕要知道真相!全部真相!\"

 

沈晏清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决然:\"臣...无可奉告。\"

 

\"好,很好。\"萧景琰怒极反笑,\"国师既然不肯说,那就去天牢里好好想想!来人!\"

 

侍卫冲进来时,沈晏清没有反抗,只是深深看了萧景琰一眼,那眼神复杂得令人心碎。

 

\"陛下保重。\"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