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几点开始(第2页)
当晚,石磊就在铺子里的长凳上对付了一夜。火塘里的火没灭,赵婶时不时起来添柴,火光映着她眼角的细纹,像老树皮上的纹路。石磊睡得很沉,梦里都是暖烘烘的,像小时候娘给掖的被窝。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赵婶煮了锅玉米粥,又蒸了几个红薯,两人就着咸菜吃了。石磊要走时,赵婶往他帆布包里塞了两个热红薯:“路上吃,顶饿。”她又从墙上取下根粗麻绳,“鹰嘴崖的路滑,把鞋绑上,不容易摔。”
石磊看着赵婶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把麻绳缠在鞋上,又把医疗队发的手套留给赵婶:“大姐,这个您戴,您每天守铺子,手冻得厉害。”
赵婶的手确实冻得通红,指关节都有点肿。她推辞不过,接了手套戴上,大小正合适,掌心还有层厚厚的绒毛。“那……你路上小心。”
石磊点点头,背着帆布包往鹰嘴崖走。赵婶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直到被山路拐角挡住,才转身回铺子。她拿起石磊留下的手套,摸了摸掌心的绒毛,突然想起男人在世时,也总说她的手容易冻,每年冬天都给她买副新手套。
石磊从鹰嘴崖回来时,已经是傍晚了。他冻得满脸通红,耳朵上结了层薄冰,却笑得很开心:“大姐,李大爷身体还行,就是有点高血压,我给他留了药,还教了他怎么量血压。”
赵婶赶紧拉他到火塘边烤火,又给他端来碗热姜汤:“快喝点,别冻感冒了。”
石磊喝着姜汤,说起路上的事:“李大爷说,以前山货都是自己背到镇上卖,来回得走一天,自从您开了这铺子,他再也没去过镇上,说您给的价钱公道,人也实在。”
赵婶笑了,往火塘里添了块柴:“都是应该的,谁家里还没个难处?”
石磊在铺子里又住了两天,帮赵婶给铺子里的山货分类、称重,还帮着检修了铺子里的旧收音机。赵婶也不闲着,给他缝补磨破的大衣,还教他认山里的草药——哪种是治感冒的,哪种是止血的,哪种叶子泡水能解渴。
“这是柴胡,”赵婶指着墙角晒着的草药,“退烧管用,山里人发烧了,就用它煮水喝。”
石磊拿出小本子记下来,字迹工工整整的:“回去我跟队里说说,以后多收点这种草药,既方便山里人,也能给他们添点收入。”
赵婶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一动。她男人在世时,也总爱记东西,账本记得清清楚楚,连哪天收了几斤核桃都写着。
这天,山外的客商来了,开着辆小货车,要收一批黑木耳和板栗。赵婶忙着过秤、算账,石磊在旁边帮忙搬麻袋。客商看着石磊,笑着对赵婶说:“赵婶,这是你家亲戚?看着真精神。”
赵婶脸一红,刚要解释,石磊先开了口:“我是医疗队的,在这儿歇脚,顺便帮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