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保定市《安新县》

安新县:华北明珠畔的水乡之城

 

安新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县城,总面积达738.6平方公里,在这片土地上,水与陆相互交织,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相得益彰。

 

一、乡镇风貌

 

安新县下辖9镇4乡,各个乡镇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共同构成了安新县丰富多彩的地域风貌。

 

1. 安新镇:作为县政府所在地,安新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这里热闹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商场、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居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着便捷的生活。镇上的集市尤为热闹,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从新鲜的蔬菜水果到精美的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充满了生活气息。

 

2. 大王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不大,但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活跃。工业与农业协同发展,工业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产品畅销各地;农业上,特色种植与养殖颇具规模,农产品品质优良。大王镇的人们勤劳朴实,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 三台镇:闻名遐迩的制鞋产业是三台镇的支柱产业。从20世纪70 - 80年代起步,历经多年发展,如今已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这里的鞋厂众多,生产的运动鞋、板鞋、休闲鞋等款式多样,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海外。走在三台镇的街道上,随处可见鞋材店铺和运输车辆,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4. 端村镇:坐落于白洋淀畔,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全镇面积较大,水域面积占比较高。渔业和旅游业是端村镇的重要产业,渔民们以水为生,每天清晨,他们便驾着小船在淀里捕鱼,收获的新鲜鱼虾运往各地市场。同时,端村镇凭借美丽的水乡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游客们可以乘船穿梭在芦苇荡中,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水乡的宁静与祥和。

 

5. 赵北口镇: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连接白洋淀与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在过去,赵北口镇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如今,虽然商贸地位有所变化,但它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水乡韵味。镇上保存着一些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品店,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6. 同口镇:同口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文化底蕴深厚。镇域面积适中,人口分布较为均匀。农业发达,粮食产量丰富,同时,同口镇的传统手工艺也十分出色,如苇编、刺绣等,代代相传,技艺精湛。每逢传统节日,镇上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周边居民前来参与。

 

7. 刘李庄镇:刘李庄镇以农业和工业为主要产业。农业方面,注重科技兴农,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工业上,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工厂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刘李庄镇还积极开展生态建设,绿化环境,打造宜居乡村。

 

8. 安州镇:安州镇历史悠久,文化遗迹众多。镇内有一些古老的庙宇和建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安州镇的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如花卉种植。近年来,安州镇充分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积极发展旅游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9. 老河头镇:老河头镇位于安新县的边缘地带,与周边县区接壤。全镇面积较大,地形多样,有平原、丘陵和水域。老河头镇的工业以小型加工厂为主,主要生产一些生活用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农业方面,除了传统的粮食种植,还发展了果树种植和畜牧业。老河头镇的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10. 圈头乡:圈头乡四面环水,是典型的水乡。这里的水域面积广阔,水产资源丰富。圈头乡的人们以渔业和旅游业为生,他们利用白洋淀的独特资源,开发了许多水上旅游项目,如划船、垂钓、水上观光等。圈头乡的圈头音乐会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音乐风格独特,演奏的曲目多为传统古曲,深受人们喜爱。

 

11. 寨里乡:寨里乡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位于安新县的北部。全乡面积适中,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寨里乡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项目,如有机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等。同时,寨里乡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12. 芦庄乡:芦庄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全乡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等。芦庄乡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优美。近年来,芦庄乡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3. 龙化乡:辖区面积51.43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龙化乡的经济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农业方面,种植了大量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养殖业方面,主要养殖猪、牛、羊等家畜。龙化乡还注重乡村文化建设,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二、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

 

安新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战国初期,这里是燕国辖域,后为燕南赵北地,当时就有葛城(今安州镇)、浑埿城、三台城等城镇。

 

秦代,安新县境为广阳、钜鹿两郡交壤地。西汉至隋代,大都属高阳、容城两县辖域。唐如意元年(692年),在葛城置武昌县,神龙元年(705年)改为武兴县,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置唐兴县,先后属瀛州、易州、莫州,均为河北道。

 

五代时,唐兴县于后晋初改为宜川县,属莫州。宋代建顺安军(今安州垒头),后移军治于高阳县(今高阳旧城),升顺安军为安州。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安州徙治葛城,并置葛城县;泰和四年(1204年)又置渥城县(治所在浑埿城,即新安城);泰和八年(1208年)安州又移治渥城县,称新安州,葛城仍为县。

 

元代,安州仍领渥城、葛城二县,并徙治葛城。后几经归并,至元九年(1272年)安州、葛城、渥城复治,渥城县更名为新安县,安州继领葛城县,与新安县同属保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