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保定市《蠡县》

探寻蠡县:冀中平原的宝藏之地

 

在华北平原的腹心,保定市东南部,有一座充满魅力的县城——蠡县。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故事;蠡县总面积652平方公里 ,虽地处平原,却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又似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活长卷,展现着独特的人文风情与自然风光。

 

一、乡镇风貌

 

蠡县下辖11个镇、2个乡,每个乡镇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1. 蠡吾镇:作为蠡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蠡吾镇热闹繁华。这里街道宽敞整洁,商业氛围浓厚,高楼大厦与古老街巷相互映衬。走进镇上的集市,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充满生活气息。蠡吾镇不仅是现代生活的汇聚地,还留存着诸多历史遗迹,承载着往昔的记忆。

 

2. 留史镇:素有“天下皮毛第一都”的美誉,留史镇是全球最大的原皮集散地。这里的皮毛交易历史悠久,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皮毛商人在此汇聚,交易场面十分壮观。除了繁荣的皮毛产业,留史镇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当地的民间艺术表演常常为小镇增添欢乐氛围。

 

3. 大百尺镇:位于蠡县东北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农业大镇。大百尺镇拥有肥沃的土地,麻山药种植是这里的特色产业。每年麻山药成熟的季节,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镇内的大百尺遗址,是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见证了这里悠久的历史,吸引着众多考古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4. 辛兴镇:工业发达,是蠡县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这里的纺织企业众多,生产的各类纺织品畅销国内外。辛兴镇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城镇建设,绿化覆盖率高,街道干净整洁,居民生活舒适。

 

5. 北郭丹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农业和工业在这里协同发展,农作物产量高,工业产品质量优。北郭丹镇还拥有丰富的文化活动,每逢节日,各村都会组织精彩的文艺表演,村民们齐聚一堂,共享欢乐时光。

 

6. 万安镇: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农产品品质优良。镇内的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田园风光如诗如画。万安镇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了一些农家乐项目,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7. 桑园镇:桑蚕养殖和丝绸加工是桑园镇的传统产业。这里的桑园一望无际,每到养蚕季节,农户们忙碌而充实。桑园镇生产的丝绸质地柔软,色泽鲜艳,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桑园镇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8. 南庄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的齐盖墓是西汉时期的古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南庄镇的农业发展良好,特色农产品丰富。近年来,南庄镇还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9. 大曲堤镇:农业和商贸业发达,大曲堤镇的集市热闹非凡,各类商品应有尽有。镇内的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高,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

 

10. 鲍墟镇:以农业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可观。鲍墟镇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花会、戏曲表演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每年的传统节日,鲍墟镇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周边村民前来观看。

 

11. 小陈镇:生态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小陈镇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项目,如有机蔬菜种植、水果采摘等。这些项目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

 

12. 北埝头乡:自然风光秀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宁静的村落、清澈的溪流和广袤的田野,是远离城市喧嚣的理想之地。北埝头乡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如手工编织、剪纸等,体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13. 林堡乡:农业基础扎实,粮食产量稳定。林堡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了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乡内的文化氛围浓厚,村民们热爱文化活动,经常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

 

二、历史沿革

 

蠡县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相传此地曾是黄帝的别都,见证着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春秋时,它隶属燕国,后在战国时期,先属中山国,后归赵国版图,成为各国纷争与交融的前沿地带。秦统一六国后,这里划归上谷郡,正式纳入大一统王朝的行政管理体系。

 

西汉景帝三年,蠡县开始有了独立的县制,当时名为陆城县,开启了作为县级行政区域的历史篇章。东汉时期,陆城县并入蠡吾县,此后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县名和行政区划多有变迁。唐高祖武德五年,在此设置蠡州,这一名称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此后,蠡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

 

明太祖洪武八年,蠡州正式改为蠡县,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蠡县曾先后沿用陆成、蠡吾、博陵等七个名称,每一次的名称变化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记忆,见证了朝代的兴衰更替、民族的融合交流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

 

1994年12月,蠡县划入保定市管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启了与保定市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不断融入区域发展的大格局,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必游景点

 

1. 大百尺遗址:位于大百尺村东北100米处,是一处令人瞩目的仰韶文化遗址。遗址呈不规则圆形高台,高约2.5米,周围耕地散落着大量碎陶片和砖瓦。在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石器、骨器、蚌器、角器以及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的陶片等珍贵文物。这里不仅有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还发掘出龙山文化的磨光黑陶,以及战国、秦汉时期的陶井及铜箭头。这些文物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为研究古代文明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如今,大百尺遗址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考古学家、历史爱好者前来探寻古代文明的奥秘。

 

2. 齐盖墓:坐落于南庄镇屯里村东南500米处,是西汉时期的古墓。封土高约3米,呈方形,边长40米,庄严肃穆。距墓东南200米处原有祭祀齐盖的祠宇,虽现已不存,但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祭祀盛况。齐盖,字副世,汉平帝时因安边立功,被拜为北平大将军,先后被封为险渎侯、关内侯兼河北道事。据清《蠡县志》卷九艺文篇记载,有齐盖庙碑文,为唐韩凝撰文。齐盖墓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对于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以及丧葬制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2001年2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3. 影三郎:位于郑村村北约1000米处,是东汉时期的古墓群。占地面积7077平方米,共有墓4座,其中3座呈等边三角形排列,1座位于中间被包围,从远处观看,只能看见3座,故而得名“影三郎”。清《蠡县志》古迹篇记载:“近看四陵相依,远观惟见其三”,形象地描绘了影三郎的独特布局。影三郎四周距主墓群约80米处分别有四座小墓群,虽部分已难寻痕迹,但东侧仍留有长方形高台。这座古墓群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人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4. 大宋台:在大宋村东南100米处,是东汉时期的单体墓。墓封土高11米,呈圆形,占地面积3782平方米,气势恢宏。元至元年间,在台顶修建了清凉寺,明万历、正德年间均有修缮。相传此墓为汉代公主“丹珠”之墓,为这座古老的墓葬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大宋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是研究东汉时期墓葬文化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历史的厚重。

 

5. 李恕谷墓:位于留史镇西曹佐村北500米处,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李恕谷的安息之地。墓封土高1.6米,呈圆形,东西长3.5米,南北宽3.5米,墓南侧建有砖砌碑楼一座,顶为歇山式瓦顶,内竖白石碑一通,碑阳刻“皇清大儒李恕谷先生之墓”“咸丰十年岁次庚申仲夏”。墓两侧放置“李恕谷先生故里”“恕谷先生后裔”两通白色石碑,整座墓地被树木环抱,显得清幽宁静。李恕谷与其师颜元合创“颜李学派”,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李恕谷墓对于研究“颜李学派”以及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2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