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同市《浑源县》(第2页)

 

近年来,浑源县对古城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整体还原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对历史建筑物开展认定、挂牌、建档工作,对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加固,改造地下管网,铺装复古石材,布置过街门口并悬挂铜制楹联,实施灯光装饰工程,装点古城夜景。同时,在主干道及街巷通过公共服务设施、景观小品、步道铺装等形式展示浑州八景、北岳真行图、忍冬纹、玄武神兽图等文化符号,全面重现浑源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

 

(四)神溪国家湿地公园

 

神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浑源县城西北2.5公里处,是以神溪泉为主要水源的淡水草本沼泽湿地,也是桑干河支流浑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公园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有独特的湿地风光、丰富的鸟类资源和古老的村落文化。

 

神溪湿地水域面积广阔,水草丰茂,荷花摇曳,每逢夏季,满池荷花竞相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这里还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春秋两季,大量的候鸟在此停歇、觅食,其中不乏一些珍稀品种,如白天鹅、黑鹳等,为湿地公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公园周边的神溪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古戏台、古庙宇等。村落中的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典型的晋北民居特色,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神溪村还传承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浑源铸钟、浑源扇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五)龙山

 

龙山位于大同市浑源县龙山村内,海拔2266.8米,远望峰峦起伏,状如龙蛇,故名龙山。龙山自然风光秀丽,山上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这里的山峰峻峭,峡谷幽深,瀑布飞泻,景色十分迷人。

 

龙山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金末元初的着名文学家元好问曾多次游历龙山,并写下了许多赞美龙山的诗篇。山上还保存着一些古老的寺庙和道观遗址,如法云寺、长春观等,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龙山曾经的宗教繁荣和文化昌盛。

 

在龙山上,游客可以进行徒步旅行、登山探险等活动,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参观历史遗迹,了解龙山的历史文化,丰富自己的旅行体验。

 

(六)千佛岭

 

千佛岭位于浑源县城南30公里处,四周层峦叠嶂,气势雄伟,素有“塞外小黄山”的美称。千佛岭景区内景点众多,有千佛寺、碧峰寺、望海峰等。

 

千佛寺是千佛岭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寺内有一座千佛塔,塔身上刻有众多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碧峰寺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寺内建筑古朴典雅,环境清幽宁静。望海峰是千佛岭的最高峰,登上望海峰,可以俯瞰周围的群山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尤其是在晴天的早晨,还可以观赏到美丽的日出景色,令人陶醉其中。

 

千佛岭景区还是一个户外运动的好去处,这里有完善的登山步道和露营设施,吸引了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挑战自我,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七)黄芪文化园

 

黄芪文化园位于大同市浑源县恒山北路 ,是一个集黄芪文化展示、生产加工、康养休闲、研学旅游、民俗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浑源县是名贵中药材黄芪的集中产区,也是全国“正北芪”的原产地,被誉为“中国黄芪之乡” 。

 

园区内设有黄芪博物馆,通过图文资料、实物标本、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了黄芪的起源、生长环境、药用价值、种植历史以及浑源黄芪的独特优势。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黄芪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认识黄芪在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博物馆中陈列着不同年份、不同规格的黄芪标本,展示了浑源黄芪条长顺直、皮光纤细、色泽黄亮、粉性足、空心小的特点,这些都是其他产地黄芪所无法比拟的。

 

黄芪文化园的生产加工区,展示了现代化的黄芪加工工艺。游客可以亲眼目睹黄芪清洗、晾晒、切片、炮制等环节,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园区内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参与黄芪的简单加工过程,如亲手尝试切片,在实践中加深对黄芪产业的认识。

 

康养休闲区域则以黄芪养生为主题,打造了特色养生餐厅和休闲场所。养生餐厅推出了一系列以黄芪为主要食材的特色菜品,如黄芪炖土鸡、黄芪药膳粥等,这些菜肴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等养生功效。此外,园区内还设有温泉养生区,将黄芪的药用成分融入温泉水中,游客在泡温泉的过程中,能够让肌肤吸收黄芪的有效成分,达到放松身心、保健养生的目的。

 

研学旅游是黄芪文化园的一大特色。园区与多所学校和教育机构合作,开发了丰富的研学课程。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学习黄芪的种植知识,参与田间的种植实践活动,了解农作物生长的奥秘;还能通过中医药知识讲座,学习中医药文化,感受传统医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民俗体验区则集中展示了浑源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里有传统的民居建筑,还原了浑源百姓的生活场景。游客可以参与剪纸、面塑、皮影戏等民俗活动,品尝浑源凉粉、黄糕等特色小吃,欣赏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亲身感受浑源浓郁的民俗风情。每到节假日,民俗体验区还会举办特色民俗节庆活动,如春节的庙会、元宵节的灯会等,热闹非凡,让游客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四、古刹、寺庙、道观

 

(一)永安寺

 

永安寺坐落在浑源县城内鼓楼北巷,是一处元代建筑风格的佛教寺院,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创建于金代,后于元延佑二年(1315年)重建,明清时期多次重修。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700平方米,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护法天王殿、过殿、大雄宝殿等。

 

大雄宝殿是永安寺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殿内保存有珍贵的元代壁画,总面积达170多平方米。这些壁画题材丰富,内容主要以佛教经变故事和儒释道三教人物为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研究元代宗教文化和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壁画中所绘人物服饰、器物等细节,也为研究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二)圆觉寺

 

圆觉寺位于浑源县城东南隅,始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是一座密檐式砖塔与寺院相结合的佛教建筑,同样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坐北朝南,原建筑规模较大,现仅存砖塔和清代所建的山门、大殿及西配殿。

 

圆觉寺砖塔是寺内的精华所在,为八角九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30米。塔基为八角形须弥座,束腰部分雕刻着狮子、花卉等图案,造型精美。塔身第一层较高,每面均有砖雕仿木结构的门、窗、倚柱和阑额,转角处为圆形倚柱,柱上施普柏枋。塔檐采用叠涩出檐,各层檐角均悬挂风铃,微风拂过,铃声清脆悦耳。塔顶为攒尖顶,上置铁刹,由仰莲、相轮、宝盖、宝珠等组成,造型古朴庄重。

 

(三)律吕神祠

 

律吕神祠位于浑源县西南约15公里的神溪村,始建年代不详,据考证现存建筑主体为元代遗构,是祭祀乐律之神伶伦的庙宇。神祠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过殿、大殿等。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简洁合理,体现了元代建筑的特点。殿内供奉着律吕神等神像,四周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内容与音乐、祭祀等相关,色彩绚丽,线条细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律吕神祠不仅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也为研究古代音乐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四)千佛寺

 

千佛寺位于浑源县千佛岭景区内,历史悠久,相传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修缮。寺庙规模虽不算宏大,但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寺内最着名的是千佛塔,塔高约10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塔身各面均雕刻有众多佛像,总数达千尊之多,佛像造型各异,神态安详,雕刻工艺精湛,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千佛寺四周群山环抱,景色秀丽,寺内环境清幽宁静,是一处修身养性、感受佛教文化的好去处。

 

(五)碧峰寺

 

碧峰寺位于千佛岭景区内,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刹。寺院始建年代久远,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时期的特色。寺内殿堂错落有致,主要供奉着佛教诸神像。

 

碧峰寺周围植被茂密,绿树成荫,寺前溪水潺潺流过,环境十分优美。每逢佛教节日,寺内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活动,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加。在这里,人们可以聆听悠扬的佛音,感受宁静祥和的氛围,领悟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三清殿

 

三清殿位于浑源县境内的一处道观内,是道观的主体建筑。该殿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形式,屋顶为歇山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殿内供奉着道教三清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神像,神像造型庄严,神态各异。

 

三清殿的建筑装饰精美,梁枋上绘有精美的彩画,内容多为道教神话故事和祥瑞图案。四周墙壁上也绘制有道教题材的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生动地展现了道教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道观内还种植了许多松柏等树木,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让游客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道教文化。

 

五、历史遗址

 

(一)麻庄汉墓群

 

麻庄汉墓群位于浑源县城西南约8公里的麻庄村附近,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汉代墓葬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群分布范围较广,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现存封土堆40余座,部分封土堆高大雄伟,最高者可达10余米。

 

这些墓葬大多为汉代中、小型墓葬,墓葬形制以竖穴土坑墓和砖室墓为主。墓群的发现对于研究汉代的丧葬制度、社会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墓葬出土文物的研究,考古人员可以了解到汉代的农业生产、手工业技术、商业贸易等情况,为还原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界庄古瓷窑遗址

 

界庄古瓷窑遗址位于浑源县界庄村附近,是一处重要的古代陶瓷生产遗址。该遗址始烧于金代,历经元、明、清等朝代,延续时间较长,烧造的瓷器种类丰富,包括白瓷、黑瓷、青瓷等。

 

遗址内保存有大量的瓷片、窑具等遗物,通过对这些遗物的研究,考古人员可以了解到古代陶瓷的制作工艺、烧制技术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界庄古瓷窑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让人们对浑源县古代的手工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浑源古长城遗址

 

浑源县境内留存有古长城遗址,这些长城大多为明代所建,沿着县境的山脉蜿蜒分布。古长城遗址历经岁月的侵蚀,部分城墙已经坍塌,但仍能看出其当年的雄伟气势。

 

浑源古长城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它见证了古代战争的风云变幻。游客可以沿着古长城遗址徒步游览,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想象当年将士们戍守边疆的情景。同时,古长城遗址周边的自然风光也十分壮美,在游览过程中,还能欣赏到山峦起伏、景色秀丽的塞外风光。

 

六、民俗风情

 

(一)浑源扇鼓

 

浑源扇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扇鼓的鼓面呈圆形,直径约30厘米,鼓框缀有铁环,鼓柄下端有铁环和小铜铃。表演时,舞者手持扇鼓,边唱边舞,鼓点节奏明快,舞姿轻盈优美。

 

扇鼓的表演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表演形式包括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舞者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表情,将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浑源扇鼓通常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期间表演,是当地百姓庆祝节日、增添喜庆氛围的重要活动。

 

(二)浑源皮影戏

 

浑源皮影戏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皮影戏的表演道具主要是用驴皮雕刻而成的皮影人,这些皮影人造型精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表演时,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操纵皮影人,通过灯光照射,将皮影人的形象投射到幕布上,同时配以说唱和音乐,讲述各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