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西省《朔州市》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朔州地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峙峪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
战国时期,朔州归入赵国版图,赵武灵王在此设置雁门郡,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此时的朔州成为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碰撞交融的前沿地带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朔州地区分属雁门郡和代郡,秦始皇的大将蒙恬曾在雁门关外北逐匈奴,围城养马,造就了马邑之名 。西汉时期,朔州依旧是重要的军事和行政区域,汉武帝发动的马邑之围,揭开了西汉北伐匈奴的大幕,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古代边疆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
魏晋南北朝时期,朔州地区战乱频繁,先后被多个政权统治。北魏时期,拓跋鲜卑南迁,在此设置“朔州”,寓意“北方朔地”,朔州之名由此而来 。此后,朔州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变迁,隋末刘武周在此起义称帝,唐初名将尉迟恭随李世民打天下,他的英勇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忠义威猛的形象与秦琼并列为中华传统门神 。
辽金时期,朔州处于辽、金政权的统治之下,成为北方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业中心 。明清时期,朔州是军事防御的重要关卡,也是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 。明长城横穿朔州境内,着名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右玉杀虎口,建于明朝,是明长城北部的关口之一,既是重要的军事要塞,也是边贸重镇 。明清时期,晋商经杀虎口通往蒙古、俄国,朔州成为商贸枢纽,“走西口”的民谣也由此传唱 。
到了近代,1937年同蒲铁路通车,朔州煤矿开采加速,但日军的侵占给朔州带来了严重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朔州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1988年,朔州撤县设市,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个中外大型合作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朔州的城市发展 。如今,朔州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现代化,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就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朔州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这里的边塞文化,因长期处于军事防御前沿,融合了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元素,形成了豪迈、坚韧的文化特质 。朔州的长城、古堡等历史遗迹,都是边塞文化的重要见证 。同时,晋商文化也在朔州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晋商的诚实守信、勇于开拓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朔州人 。此外,朔州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如秧歌、赛戏、晋北道情等,这些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朔州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精神世界 。
二、各县(市、区)简介
朔城区
朔城区是朔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区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 ,下辖5个街道、2个镇、8个乡 。这里历史悠久,古为雁门关外的楼烦地,秦汉时设置马邑县,是塞外重要的军事要塞 。如今,朔城区保存着许多历史遗迹,如朔州老城,它是山西省现存较早、残垣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之一 ,古城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1600米 ,城内有许多古建筑和传统民居,漫步其中,仿佛能穿越回古代 。此外,崇福寺也是朔城区的一大名胜,它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麟德二年,金代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和重修 ,寺内保存着大量精美的金代壁画和古建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平鲁区
平鲁区位于朔州市西部,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 ,下辖2个镇、10个乡 。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地势较为平坦,是典型的塞外风光 。平鲁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区之一 。在历史上,平鲁区是重要的军事防御区域,境内有许多长城遗迹和古堡 。如今,平鲁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 。例如,掌柜窑生态旅游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
怀仁市
怀仁市由朔州市代管,位于朔州市东北部,总面积1234平方公里 ,下辖3个街道、3个镇、5个乡,另辖1个牧场、1个农场 。怀仁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属代国,战国时属赵国 。这里是着名的“中国羔羊肉之乡”,畜牧业发达,羔羊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怀仁市的陶瓷产业也颇具规模,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生产的日用瓷、建筑瓷等产品畅销国内外 。此外,怀仁市还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如金沙滩生态旅游区,这里曾是宋辽时期的古战场,如今已开发成为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
山阴县
山阴县位于朔州市中部,总面积1651平方公里 ,下辖5个镇、7个乡 。山阴县历史悠久,因居复宿山以北而得名 。这里是产煤大县,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 。同时,山阴县的农业也较为发达,主要种植玉米、豆类、莜麦等农作物 。山阴县有许多着名的景点,如山阴古城,它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城内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和文物 ;广武汉墓群,是中国汉代墓群,位于新旧广武村迤北的开阔地上 ,墓群规模宏大,是研究汉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
应县
应县位于朔州市东南端,面积1708平方公里 ,下辖3个镇、9个乡 。应县最为着名的当属应县木塔,它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历经多次地震、战乱而屹立不倒,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智慧 。除了应县木塔,应县还有净土寺等历史文化景点,净土寺的大雄宝殿内的藻井堪称一绝,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品 。
右玉县
右玉县位于朔州市最北端,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 ,下辖4个镇、4个乡 。右玉县历史上曾是一片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但经过右玉人民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已成为“塞上绿洲” 。右玉县的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 。这里的自然风光十分迷人,苍头河生态走廊,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同时,右玉县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杀虎口是其标志性景点,这里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见证了无数的历史风云 。
三、必游景点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绝对是朔州旅游的必打卡之地。这座木塔通身木质结构,没用一颗铁钉,却稳稳矗立千年。它高达67.31米 ,底层直径达30余米 ,塔内供奉着两颗佛牙舍利,是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 。站在木塔脚下,仰头望去,那精巧繁复的斗拱结构令人叹为观止,仿佛能看到古代工匠们的匠心独运 。木塔共五层六檐,每层的八角飞檐上都悬挂着风铃,微风拂过,铃声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
崇福寺
崇福寺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位于朔城区东大街北侧 。走进崇福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雄伟壮观的山门,门顶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寺内的大雄宝殿是金代建筑的杰出代表,殿内的塑像高大庄严,神态各异 。而最让人震撼的是大雄宝殿内的壁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历经数百年依然保存完好 。壁画上绘制了各种佛教故事和人物形象,线条流畅,笔法细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