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朔州市《平鲁区》(第2页)
三、历史名人
1. 尉迟恭:唐朝名将,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平鲁区)人 。尉迟恭一生戎马倥偬,为唐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皇位。尉迟恭武艺高强,勇猛善战,其使用的武器是丈八蛇矛和双鞭,传说他曾单鞭救主,在战场上威名远扬。他还被后世尊为门神,其形象常被绘制在门板上,以驱邪避灾,祈求平安。在平鲁区,与尉迟恭相关的历史遗迹和传说众多,如国公庙等,承载着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也是平鲁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李林:着名抗日民族女英雄,福建尤溪人,出生于侨乡集美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林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奔赴抗日前线,来到山西雁北地区,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她在平鲁区一带领导抗日武装斗争,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李林作战英勇,多次带领部队与日军激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40年4月,在一次反“围剿”战斗中,李林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不顾怀有身孕,毅然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吸引了大量日军 。在战斗中,她身中数弹,仍顽强抵抗,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4岁 。李林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平鲁区人民,她成为了平鲁区乃至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四、必游景点
1. 凤凰古城:又名“凤凰城”,距今已有530多年的历史 。相传选址修筑城垣时,北固山顶落下一只凤凰,人们视为吉祥之兆,故称之为凤凰城 。凤凰城北依北固山,当地人称“老平鲁”。历史上,这里是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门户,北控大漠,据守西口古道,南接雁门紫塞,扞卫北方疆土,战略位置尤为重要 。古城由明朝中叶的卫所转变为清代的县治所在,北固山也成为明清两代传统神道文化建筑的聚集区 。如今,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古老的城墙、庙宇、民居等建筑,感受历史的韵味,还能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体验浓郁的民俗风情。
2. 乌龙洞:位于平鲁区阻虎乡,建于明万历二年 。传说有丈余长乌蛇经常出现在洞口,因此称之为乌龙洞 。乌龙洞寺庙群隐藏在海拔1830米的乌龙山的褶皱里,庙宇始建于明初,比建于明万历年间五台山的五爷庙还要早一百余年,为平鲁古八景之一,极具历史文化内涵,自古为旅游胜地 。这里山高林密,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感受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的好去处。游客可以沿着山间小路攀登,欣赏沿途的美景,到达乌龙洞后,还能参观古老的庙宇,了解其背后的传说和历史。
3. 明海湖:水域面积广阔,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群山环抱,景色十分优美 。明海湖不仅自然风光迷人,还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春秋两季,会有大量的候鸟在此停歇、觅食,种类繁多,包括大雁、天鹅、野鸭等,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游客可以在湖边漫步,欣赏湖光山色,还能带上望远镜,观察候鸟的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此外,明海湖周边还设有一些休闲设施,如农家乐、垂钓区等,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新鲜的湖鱼,体验垂钓的乐趣。
五、古刹寺庙道观
1. 国公庙:作为门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公庙承载着人们驱邪避灾、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供奉着唐朝名将尉迟恭,庙宇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每逢节日,当地百姓都会前来上香祈福,热闹非凡。国公庙内保存着许多古老的文物和碑刻,对于研究平鲁区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游客来到这里,可以了解尉迟恭的生平事迹,感受门神文化的独特魅力。
2. 乌龙洞寺庙群:除了自然景观独特外,乌龙洞的寺庙群也是一大亮点 。这里的庙宇建筑风格各异,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财神殿等,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神灵 。寺庙内香烟缭绕,钟声悠扬,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乌龙洞寺庙群历史悠久,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仍保存完好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寺庙建筑,欣赏精美的佛像和壁画,还能参与一些宗教活动,感受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历史遗址
1. 平鲁明长城:地分南北,划界晋蒙,是中国古代边防工程的重要代表 。平鲁长城见证了无数次民族间的冲突与交融,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塞军事文化 。长城上的烽火台、城堡、关隘等建筑遗迹,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战争的硝烟和戍边将士的艰辛 。如今,平鲁明长城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游客可以沿着长城漫步,触摸古老的城墙,想象当年的战争场景,还能欣赏到长城沿线的壮丽自然风光。
2. 大河堡:原名“大水口堡”,建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堡墙砖包,“周一里六分七步,高三丈五尺” 。大河堡是明长城大同镇的重要关堡,曾经在军事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虽然堡内建筑大多已损毁,但城墙依然保存较为完整,站在城墙上,仿佛能看到当年的军事防御场景 。大河堡周边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远处山峦起伏,近处田野广袤,与古老的城堡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游客来到这里,可以了解大河堡的历史,欣赏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还能拍摄到许多美丽的照片。
3. 败虎堡:原名“败胡堡”,据《三云筹俎考》载,堡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土筑,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砖包 。败虎堡是明长城大同镇的重要关堡,在古代边防中具有重要地位 。如今,败虎堡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能看到一些古老的建筑遗迹和城墙 。这些遗迹见证了败虎堡的历史变迁,也让人们对古代的军事防御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游客可以在堡内漫步,探寻历史的痕迹,感受古代边防关堡的独特魅力。
七、民俗风情
平鲁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传统节日里,当地人民会举行各种热闹的庆祝活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祈福 。元宵节时,人们会举办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等民俗表演,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此外,平鲁区还有独特的庙会文化,每年的特定时间,各个庙宇都会举办庙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赶庙会。庙会上有各种商品交易、民间艺术表演、传统美食等,是人们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 。在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上,平鲁区也有着独特的习俗。婚礼上,新郎要亲自去新娘家迎亲,新娘要坐花轿,举行拜堂仪式等 。葬礼上,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如守灵、出殡等,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
八、特色美食
1. 莜面栲栳栳:选用优质的莜面为原料,将莜面用开水和成面团,然后揪成小块,在光滑的石板或案板上搓成薄片,再卷成筒状,整齐地码放在蒸笼里蒸熟。蒸熟后的莜面栲栳栳白里透黄,薄如蝉翼,口感筋道有嚼劲。食用时,搭配羊肉臊子或西红柿鸡蛋卤等浇头,鲜香浓郁,风味独特。莜面富含膳食纤维,营养丰富,不仅是平鲁区餐桌上的常见美食,更是当地人招待客人的特色佳肴。
2. 平鲁豌豆粥:以当地优质豌豆为主要食材,经浸泡、慢火熬煮而成。熬煮时,豌豆在锅中慢慢释放出自身的香甜,随着时间的推移,汤汁逐渐浓稠,形成独特的绵密口感。粥体表面漂浮着一层金黄的油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道粥通常作为早餐食用,搭配香脆的油糕或咸香的腌菜,既能暖胃又能饱腹,是平鲁人开启一天生活的传统选择。
3. 平鲁炖羊肉:选用当地散养的羯羊,这种羊肉肉质鲜嫩,膻味小。烹饪时,将羊肉切成大块,放入锅中,加入葱段、姜片、花椒、八角等调料,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经过长时间的炖煮,羊肉变得软烂入味,汤汁浓郁醇厚。平鲁炖羊肉讲究原汁原味,不添加过多复杂的调料,最大程度保留了羊肉的鲜美。寒冷的冬日里,一碗热气腾腾的炖羊肉,让人从胃里暖到心里,是抵御严寒的绝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