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朔州市《右玉县》(第2页)
在历史的长河中,右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这里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的融汇地,两种文明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长城、古堡作为文化载体,承载着居民为国尽忠的家国情怀、守土有责的负责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也筑进了先民的信念与信仰以及坚守刚毅的品格 。清代的西口成为晋商崛起的跳板,成就了晋商以义取利、诚信公平的价值取向 。
三、历史人物
萧绰(与右玉有关联)
萧绰小字燕燕,辽代着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虽然她是契丹族人,但右玉在辽代时处于辽的统治区域,其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对右玉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萧绰在辽景宗去世后,辅佐年幼的辽圣宗,临朝称制。她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契丹族与汉族的融合,使辽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她亲自率军南下,与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使宋辽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为右玉地区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王安义
王安义1875年生于右玉县杀虎口,出身名门之家,幼年读书,少年躬耕垄亩,青壮年策马奔波晋绥,丰富的社会阅历造就了他仗义执言、嫉恶如仇、解囊济人、富有正义感的品格,被尊为地方开明绅士。1930年,右玉县县长石钧欺上压下,搜刮民财、自制衡器、愚弄百姓,王安义联络本县绅士,佯醉砸“官斛”引事端,当场校对其不法行为,状告石县长贪赃枉法之罪行,扳倒贪腐县长,为民除害,此事被传为佳话,当年秋,右玉县府大堂口立碑记述其事,以戒后人。1937年9月,右玉县沦陷,11月,牺盟会右玉特派员傅生麟、120师警备6团组织股长贾丕谟找到王安义面商抗日大计,62岁的他坚决拥护我党的抗日主张,出任右玉县三区抗救会主任。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杀虎口有百余名青年参加了7支队、动委会和警备6团,同时他四处奔波筹集抗日武器和给养,从多处动员出枪支、药品等补给抗日部队。1938年1月8日,日寇二次侵占右玉城,王安义随和右清县委、右玉动委会撤往右玉西山,还将孙子王国英带出来参加抗日。1938年6月15日,右玉县动委会机关等转战途中在老洼沟与敌遭遇,激战中,王安义腿部中弹,因失血过多,不便突围,他对战友赵银骡和孙子王国英说:“我出不去了,你们快走,只要有一口气,就要突围出去,千万不能落到敌人手里。”话没说完,又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四、必游景点
杀虎口风景名胜区
杀虎口是右玉县的标志性景点,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这里的古长城雄伟壮观,虽历经岁月侵蚀,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磅礴气势,它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群山之巅,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与和平。保存完整的杀虎堡,建筑风格独特,城门、城墙、烽火台等设施一应俱全,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古战场苍凉古朴,站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听到当年厮杀的呐喊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还有全省罕见的古道敞路坡,路面的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记录着曾经的繁华与喧嚣。工艺精湛的古乐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展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历史遗迹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晋商文化和“走西口”的历史,感受先辈们的艰辛与奋斗。
右卫古城
右卫古城是右玉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这座古老的城池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记忆。古城城墙高大厚实,城门巍峨壮观,瓮城和城楼保存完好,登上城墙,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边塞重镇。城内的街道布局规整,旧时格局基本保留,沿街的古建筑错落有致,灰色的砖瓦、木质的门窗,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这里的民居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建筑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古城中漫步,还能看到一些传统的手工作坊,如剪纸、木雕、刺绣等,展示了右玉的传统手工艺文化。此外,右卫艺术粮仓也为古城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成为艺术爱好者的聚集地。
宝宁寺
宝宁寺位于右玉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风格。寺庙坐北朝南,布局严谨,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宝宁寺以其精美的壁画和雕塑闻名遐迩,大雄宝殿内的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内容丰富,涵盖了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世俗生活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平。寺内还保存有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如石刻碑文、经书等,为研究当地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佛诞日,寺庙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届时,寺内香烟缭绕,信众云集,热闹非凡,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
苍头河湿地公园
苍头河发源于平鲁和右玉的交界带,从南向北纵贯右玉全境,是右玉的母亲河,在右玉境内全长75公里 。解放前,苍头河是一条河床游荡无常、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的“害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右玉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带领县委机关干部到苍头河畔植树造林,开启了右玉人民坚持不懈治沙造林的征程。历经多年努力,如今的苍头河湿地公园已成为一处生态景观胜地。
公园内植被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河畔生长着大片的芦苇荡,春夏时节,芦苇郁郁葱葱,随风摇曳;秋季,芦花绽放,如雪似絮,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除了芦苇,还有各类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的场所。这里是鸟类的天堂,每年都有大量候鸟在此停歇、栖息,如天鹅、白鹭、灰鹤等,鸟类爱好者可以带上望远镜,在此观赏到各种珍稀鸟类的优美身姿。
公园内的生态环境极为优越,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天然的“氧吧”。游客可以沿着河畔的步道漫步,感受微风拂面,聆听鸟儿欢唱,欣赏两岸的自然风光。步道旁还设置了观景台和休息区,方便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此外,公园内还开辟了骑行道,游客可以租赁自行车,沿着苍头河骑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苍头河湿地公园不仅自然风光迷人,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河畔留存着一些古老的村落和遗迹,见证了右玉人民与自然抗争、和谐共生的历史。游客可以走进这些村落,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了解右玉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农耕文明。在冬季,苍头河湿地公园又呈现出另一番独特的景象,河面冰封,银装素裹,游客可以在此体验滑冰、雪地摩托等冰雪娱乐项目,感受冬日的欢乐与激情。
三十二长城
三十二长城位于右玉县境内,因紧邻三十二村而得名,是明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长城蜿蜒盘旋于群山之间,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山脊之上,气势磅礴。长城沿线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城墙、烽火台、敌楼等建筑,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部分建筑已略显沧桑,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防御功能的强大。
游客沿着长城徒步前行,脚下是古老的砖石,眼前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和广袤无垠的草原,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古代战场。在长城的制高点,极目远眺,四周的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春秋两季,长城周围山花烂漫、层林尽染,景色如诗如画;冬季,白雪覆盖的长城银装素裹,更显庄严神秘。这里还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都能拍摄出令人震撼的绝美大片。
此外,三十二长城周边还保留着一些传统村落,村落中的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北方乡土气息。游客可以走进这些村落,与当地村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品尝农家饭菜,体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惬意。同时,当地还开发了一些与长城文化相关的民俗活动和手工艺品,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感受长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南山森林公园
小南山森林公园位于右玉县城南2公里处,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内树木葱郁,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主要种植了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等多种树木,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景观。漫步在林间小道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公园内设有多个观景台和休息区,游客可以在此俯瞰右玉县城的全貌,欣赏城市与自然交融的美景。公园还建有一座高耸的观光塔,登上塔顶,方圆数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远处的山脉、近处的农田和错落有致的村庄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此外,公园内还配备了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如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场、垂钓池等,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前来游玩。
小南山森林公园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承载着右玉人民艰苦奋斗、绿化家园的历史记忆。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山秃岭,经过右玉人民多年的不懈努力,才变成如今绿树成荫的森林公园。公园内还设有展览馆,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了右玉人民植树造林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让游客深入了解右玉精神的内涵。
五、民俗风情
右玉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充满了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在传统节日方面,春节是右玉最为隆重的节日。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打扫房屋、准备年货、蒸花馍、炸油糕。花馍是右玉春节期间的特色面食,心灵手巧的主妇们用面粉制作出各种造型精美的花馍,有栩栩如生的动物、娇艳欲滴的花朵等,寓意吉祥如意。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右玉特色的炖羊肉、酸菜粉条等。饭后,全家人一起守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的到来。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福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