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忻州市《神池县》

在山西省西北部,管涔山脉西北麓,有一座魅力独具的县城——神池县。它隶属忻州市,地处晋蒙交界,总面积达1454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这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3 - 4°c,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高寒冷凉山区,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孕育出别具一格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

 

乡镇分布与特色

 

2022年撤乡并镇后,神池县现辖3镇5乡,分别是龙泉镇、义井镇、八角镇、东湖乡、大严备乡、贺职乡、烈堡乡、长畛乡 。

 

- 龙泉镇:作为神池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龙泉镇下辖22个村。这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是全县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镇内商贸繁荣,各类商店、市场琳琅满目,满足着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龙泉镇也是教育、医疗资源的集中地,有多所学校和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其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与传统元素,既有高楼大厦,也有保留着古朴韵味的老街巷,展现出独特的城镇风貌。

 

- 义井镇:位于神池县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是周边乡镇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义井镇以农业产业为支柱,特色农产品丰富,胡麻、莜麦等小杂粮品质优良,远销各地。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义井镇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了多个知名品牌,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镇内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如每年举办的庙会,吸引着众多周边群众前来参与,热闹非凡。

 

- 八角镇:坐落在神池县西北部,是一座宁静而和谐的小镇。八角镇自然风光优美,周边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天然牧场。这里的畜牧业较为发达,养殖的牛羊肉质鲜美,备受市场青睐。八角镇历史悠久,明代的八角堡就坐落于此,古城墙四方合围,基本保存完好,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吸引着不少历史爱好者前来探访。

 

- 东湖乡:地处神池县东部,境内有东湖,风景秀丽,生态环境良好。东湖乡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特色产业突出,所产的神池羊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此外,东湖乡的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跑驴、秧歌等民俗表演独具特色,每逢节日庆典,村民们都会组织表演,增添喜庆氛围。

 

- 大严备乡:位于神池县北部,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资源丰富。大严备乡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农作物种类繁多,马铃薯、玉米等产量可观。乡内的乡村旅游也在逐步兴起,一些村庄利用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开发了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城市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 贺职乡:神池县西部的贺职乡,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而闻名。这里的地形以丘陵为主,沟壑纵横,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贺职乡的民俗文化传承较好,道情戏是当地的传统戏曲形式,曲调优美,唱腔独特,深受村民喜爱。此外,贺职乡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如剪纸、刺绣等,这些手工艺品精美绝伦,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烈堡乡:地处神池县西南部,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乡镇。烈堡乡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地,境内保存着多处古代军事遗址,如长城遗迹、烽火台等,见证了古代的战争与防御。如今,烈堡乡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前来了解历史,感受古代军事文化的魅力。同时,烈堡乡的农业也在不断发展,特色农产品逐渐走向市场。

 

- 长畛乡:位于神池县南部,与宁武县接壤。长畛乡地形复杂,山区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中药材生长,因此中药材种植成为长畛乡的特色产业之一,黄芪、党参等中药材品质优良,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此外,长畛乡的自然风光迷人,山间溪流潺潺,瀑布飞泻,是徒步旅行和探险爱好者的好去处。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神池县历史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变迁,文化底蕴深厚。

 

春秋时期,神池属北锹国;战国后期,赵武灵王将其纳入雁门郡版图。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历经多次行政区域的变更,西汉属楼烦县,北魏置神武郡,神池属尖山。隋唐辽金时期,隋、唐隶鄯阳县,辽重熙九年(1040年)属神武县,金元时隶宁武县 。

 

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神池堡,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长城防御体系中的关键据点,在抵御外敌入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清雍正三年(1725年)正式建神池县,隶宁武府,从此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延续下来。

 

民国初直属山西省,后属雁门道;抗战时期,神池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民的英勇抗争,成为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核心区,无数英雄儿女在这里浴血奋战,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属兴县行署(1949 - 1952年),1952年改属忻县行署。1958年12月并入五寨县,1961年4月恢复神池县。2000年,神池县属忻州市辖,开启了新时代的发展篇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神池县融合了农耕文化与边塞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其民俗风情、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无不彰显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民的智慧。

 

在神池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全国战斗英雄张八便是其中之一。张八1940年春参加神池县三区游击队,翌年加入县大队。1942年随队编入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独立2旅36团,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解放战争中,他表现英勇,屡立战功。1947年8月5日攻打陕北高家堡,张八爆破组连炸两座堡门,全歼守军2400余人,俘国民党陕北少将警备司令张子英、上校团长李含芳。10月12日张八组炸开陕北清涧城东门,部队歼灭国民党胡宗南76师师部24旅旅部及70团、72团官兵3000余人,俘敌中将师长廖昂、少将旅长张新,缴获山炮、迫击炮10余门。他受手榴弹拉火启发,将点火起爆改为拉火起爆,提高了引火速度与成功几率,减少了人员伤亡,并培养出一批爆破手。1948年2月,陕西宜川战役张八指挥爆破发挥重大作用,此战毙国民党29军军长刘勘、师长严明,生擒旅长张仪初,歼敌3万余人,他荣立两次特等功,获全军爆破英雄称号,全军推广其爆破攻城经验。1949年张八参加天安门广场开国典礼,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2年11月张八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1953年8月12日不幸被坦克炮弹击中牺牲,葬于朝鲜江原道铁原群浮鸭里浮鸭山培洞口 。张八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神池人,成为神池县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