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阳泉市《郊区》(第2页)
李家庄乡
李家庄乡位于郊区东部,全乡总面积约21.5平方千米,人口约1.5万人。李家庄乡交通便利,紧邻阳泉市区,有多条城市道路与市区相连。该乡的经济发展较为多元化,工业方面,有一些小型企业,涉及建材、食品加工等领域。农业方面,以种植蔬菜、水果为主,同时发展了一些特色养殖项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李家庄乡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此外,李家庄乡还注重文化建设,建设了一些文化广场和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旧街乡
旧街乡位于郊区西北部,全乡总面积约57.7平方千米,人口约0.8万人。这里地处山区,地势较为复杂,但乡村公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旧街乡的经济以农业和林业为主,农业主要种植玉米、谷子、豆类等粮食作物,同时也发展了一些中药材种植。林业资源丰富,全乡森林覆盖率较高,主要树种有松树、柏树、杨树等。旧街乡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境内有一些古老的村落,保存了许多传统的民居建筑,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此外,旧街乡还积极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利用自然风光和乡村文化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必游景点
银圆山庄
银圆山庄位于郊区平坦镇官沟村,是一处气势恢宏的清代民居建筑。整个山庄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占地面积较大。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民居的大气和南方园林的精巧,采用了大量的木雕、石雕、砖雕等工艺,每一处雕刻都栩栩如生,精美绝伦。走进山庄,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清代,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建筑艺术和生活气息。山庄内的房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正房、厢房、门楼、庭院等,体现了传统的家族居住理念。这里不仅是一处建筑景观,更是了解清代社会文化和生活的窗口,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翠枫山自然风景区
翠枫山自然风景区位于郊区后峪村,是阳泉市首家4A级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景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海拔1430米,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97%以上,是一处天然的大氧吧。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五彩斑斓;夏天,绿树成荫,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枫叶变红,层林尽染,景色美不胜收;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景区内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如松鼠、野兔、野鸡等,还有许多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游客在这里可以登山揽胜,欣赏自然风光,还可以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徒步、野营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大阳泉古村
大阳泉古村位于郊区义井镇,古名德裕城,北宋时期便已形成,是阳泉这座城市的起源地。相传此地泉水众多,风景优美,村中上港井水自平地涌出,故名漾泉,后谐音称阳泉 。明嘉靖年间,以村北寺沟古庙为界分为大阳泉、小阳泉2村,大阳泉地处小阳泉南侧,村子较大,故而得名。从航拍图上看,大阳泉村犹如一只爬行中的乌龟,头向西方的狮垴山,尾朝东边的桃河,风水学认为此种村形出人寿而性灵,其中多为文士。古村建筑风格独特,有古色古香、清闲质朴的古式小院,也有建筑精美、气派宏大的豪宅深院,如郄家庄院,包括景元堂、正元堂、祥瑞堂等支堂、院落,规模宏大,是晋商大院的典型代表,见证了晋商的辉煌历史。村里古建颇丰,有广育祠、五龙宫、观音阁、玄天阁、冯氏宗祠、义学堂等,这些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大阳泉古村宗教文化、宗族文化、教育文化的重要体现。大阳泉古村历代皆是平定州屈指可数的文化名村,曾吸引众多名人学士到此览胜,留下许多动人诗画,例如平定古八景中的“阳泉春色”便位于此。2009年大阳泉村被评定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列入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乡村生活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四、古刹、寺庙、道观
玉泉山关王庙
前文已提及,玉泉山关王庙位于荫营镇林里村,始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重修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庙宇建筑位置坐西南朝东北,北侧与林里村隔河相望。庙宇分内外两院,以正殿为主体,由献殿、过门马殿、南北配殿、围插廊、戏台、山门、忠恕牌坊、落箭亭、饮马亭等组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宋代纯木结构建筑群体。庙内供奉着关羽,关羽以忠义着称,深受百姓敬仰,玉泉山关王庙也成为当地百姓祭祀和祈福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众多信徒前来朝拜,香火旺盛。
五龙宫
五龙宫位于大阳泉古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是一座传统寺庙。它供奉的是五龙圣母以及五条龙,在民间信仰中,五龙圣母和五条龙被认为能够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五龙宫在当地百姓心中具有重要地位。每逢节日,村民们都会来到五龙宫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的庇佑。五龙宫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内的建筑保存完好,有正殿、偏殿、钟楼、鼓楼等,殿内的壁画色彩鲜艳,描绘了许多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五、历史遗址
阳泉郊区拥有众多历史遗址,这些遗址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如一些古代的烽火台遗址,虽然历经岁月侵蚀,部分已经残缺不全,但依然能够让人想象到古代战争时期的场景。这些烽火台在古代起到了传递军事信息的重要作用,是当时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古村落遗址,保存了古代村落的布局和建筑遗迹,通过对这些遗址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古代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传统。例如,某些古村落遗址中,还能看到古老的街道、房屋地基、水井等,这些遗迹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六、民俗风情
阳泉郊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传统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充满了温馨和欢乐的氛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郊区非常重要的节日,各村都会组织热闹的社火表演,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抬阁等传统节目。舞龙时,巨龙在舞者的操纵下,上下翻腾,气势磅礴;舞狮则活泼灵动,憨态可掬,不时做出各种惊险动作,赢得观众阵阵喝彩。踩高跷的表演者们脚踩高跷,身着鲜艳的服装,边走边表演各种滑稽动作,让人忍俊不禁。跑旱船的演员们则装扮成船家女和艄公,在陆地上模拟行船的场景,十分有趣。抬阁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表演形式,由孩子们装扮成各种神话人物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站在特制的阁楼上,由大人抬着游行,造型精美,令人称奇。
此外,郊区的庙会活动也极具特色。各个乡镇的庙宇在特定日期举办庙会,如荫营镇的庙会,届时周边村民和商贩纷纷汇聚。庙会上不仅有祭祀神灵的仪式,还会有民间艺人进行杂耍、说书等表演。集市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传统手工艺品到日常百货,从特色小吃到农具用品应有尽有。人们穿梭其中,选购心仪的物品,品尝美食,听一段精彩的说书,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
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在郊区也保留着独特的风格。婚礼习俗中,男方会按照传统流程进行提亲、定亲,到了婚礼当天,新郎要去女方家迎娶新娘。新娘身着传统嫁衣,头戴凤冠霞帔,坐上花轿,在鼓乐声中被抬到新郎家。途中会有“颠轿”等有趣环节,增添喜庆氛围。到达新郎家后,举行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等仪式,随后进入洞房。婚宴上,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人喜结连理,主人家会准备丰盛的菜肴招待宾客,传统的“八八席” “六六席” 等宴席形式在当地较为常见,菜品丰富多样,色香味俱全。
民间手工艺在郊区同样有着深厚的传承。剪纸艺术在当地广为流传,妇女们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作出各种精美的图案。这些剪纸作品题材丰富,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吉祥图案等,每逢春节、结婚等喜庆场合,人们会将剪纸贴在窗户、门上,增添节日氛围。刺绣也是郊区妇女擅长的手工艺之一,她们用五彩丝线在布料上绣出各种图案,制作出精美的枕套、门帘、肚兜等物品,针法细腻,图案栩栩如生,既实用又具有装饰性。此外,还有木雕、石雕等手工艺,工匠们利用当地的木材和石材,雕刻出精美的家具、建筑构件和摆件,展现出高超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