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晋中市《祁县》(第2页)
1958年,祁县、太谷县合并,称太谷县,县治设太谷城,隶属晋中专员公署;1961年5月1日,祁县、太谷县分设,恢复原来的建置,隶属晋中专员公署;1968年9月,山西省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县属之;1978年5月,成立山西省晋中地区行政公署,管辖祁县;1999年,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祁县属晋中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祁县孕育出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在政治、文学、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祁奚,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他为人正直,公正无私,以“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高尚品德而闻名于世。祁奚在举荐人才时,只考虑其才能是否合适,而不因为亲疏关系或个人恩怨而有所偏袒,这种公正的用人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典范之一。
王允,东汉末年的大臣,他足智多谋,心怀汉室。在东汉末年,董卓专权,祸乱朝纲,王允巧用连环计,先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后又将其献给董卓,引发了吕布与董卓之间的矛盾,最终成功诛杀董卓,为挽救汉室做出了巨大努力 。虽然王允的结局并不完美,但他的英勇事迹和忠诚精神一直被后人传颂。
温庭筠,唐代着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风格独特,词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的诗词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他的词作多写闺情,词风婉约细腻,情感真挚,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祁县拥有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必游景点,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涵盖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多个方面,每一处都值得游客细细品味。
乔家大院,无疑是祁县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它位于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群。乔家大院最初由乔贵发在清代乾隆年间建立,后经过多次扩建和增修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乔贵发是乔家大院的创始人,而乔致庸在继承家族事业后,为了扩大家族规模和提升家族地位,开始了大量的土地购买和建筑扩展。整个大院占地约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建筑群呈双喜字形,由6个大院、20个小院和313间房屋组成 。其设计精巧,斗拱飞檐、彩饰精装,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经典之作。院内砖雕、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各种吉祥图案布满门楣、梁柱、护栏等处,如象征富贵的牡丹图案、寓意吉祥如意的如意造型等,这些精美的雕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散发着山西大院独有的内敛气质和独特的中式审美。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宏伟壮观的建筑群,了解乔家的家族历史和晋商的发展历程,感受晋商们诚信为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乔家大院还是许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地,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等,这也使得它更加声名远扬。
渠家大院位于昭馀古城内,建于清同治、光绪时期,是典型的晋商城堡式建筑。渠家大院占地面积23,628平方米,建筑面积5,788平方米,由8个大院、19个小院和240间房屋组成。大院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民居的质朴与江南水乡的婉约,布局严谨,错落有致。院内的建筑装饰精美,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细腻逼真,题材丰富多样,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花鸟鱼虫等 。渠家大院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还展示了晋商的商业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渠家的商号、票号旧址,了解晋商的经营之道和管理模式,感受晋商的辉煌与荣耀。此外,渠家大院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的晋剧表演、民俗展览等,让游客在欣赏建筑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体验祁县的传统文化。
昭馀古城,这座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的古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城整体呈方正有序的十字轴线格局,唯独在城池东南方向缺一角,形似古代官吏纱帽上凹的直角,南北两座城门类似纱帽上两个帽翅,因此民间形象地称之为“纱帽城” 。古城内的晋商老街以十字口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垂直交叉,南正北直,东西对应。街道两侧明清时代的茶庄、烟店、票号、钱庄、斗行、当铺等数百家商业店铺旧址和巨商大贾以及千余处豪宅大院依次排列,古朴雄浑、飞檐挑角、梁枋交错。这里的建筑融合南北木作,外墙采用木板全开和统楼两种形式,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是研究我国古代县城建制、街道规划、民宅建筑和商业布局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明清时期的繁华商业都市。游客们可以参观古老的店铺,购买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品尝地道的祁县美食,感受古城的独特韵味。
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是祁县的一片生态绿洲,这里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资源丰富。公园内的昌源河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河畔绿树成荫,水草丰茂。这里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此停歇、觅食、繁殖,如白鹭、天鹅、野鸭等 。游客们可以沿着河边的步道漫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同时,公园内还设有科普教育区,通过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以及保护湿地的重要性,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祁县,还有许多古刹、寺庙和道观,它们承载着祁县的宗教文化和历史记忆。
兴梵寺,位于祁县东观镇东观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据寺内碑文记载,兴梵寺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等 。大雄宝殿是兴梵寺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庄重典雅,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文殊菩萨像、普贤菩萨像等,佛像造型优美,神态慈祥。寺内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碑刻,这些文物和碑刻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研究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兴梵寺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佛事活动,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九沟玉皇庙,位于祁县东南的峪口乡九沟村,是一座道教庙宇。玉皇庙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进行过多次修缮。庙宇依山而建,气势恢宏,主要建筑有山门、戏台、献殿、玉皇殿等。玉皇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神像,神像高大威严,周围环绕着众多道教神仙的塑像 。庙内的壁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主要描绘了道教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仪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九沟玉皇庙周边环境优美,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是一处既能感受道教文化,又能欣赏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祁县的历史遗址见证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梁村遗址,位于祁县古县镇梁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的古遗址。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丰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在出土的陶器中,有造型古朴的陶罐、陶鬲,其表面装饰着绳纹、篮纹等不同纹路,反映了当时先民们的制陶工艺和审美倾向;石器则包括石斧、石铲等生产工具,展现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 。通过对梁村遗址的考古研究,我们得以窥见数千年前这片土地上先民们的生活图景,仿佛能看到他们在田间耕作、在窑厂制陶的忙碌身影,为探寻祁县远古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