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长治市《黎城县》

在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东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之处,有一座县城--黎城县。全县国土总面积1113平方千米 ,在这片土地上,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相互交融,共同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一、乡镇风貌:各有千秋的城镇景观

 

黎城县下辖8个镇,每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共同构成了黎城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 黎侯镇:作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街道繁华,高楼林立,商业氛围浓厚。既有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和商业街,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农贸市场和小吃街。黎侯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民俗文化。镇内的黎侯古城墙遗址,虽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曾经的雄伟和坚固。每年的传统节日,黎侯镇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元宵节的花灯展览等,热闹非凡。

 

- 西井镇:位于黎城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和工业为主的乡镇。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黎城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西井镇的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作物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如水果种植、中药材种植等。在工业方面,西井镇拥有多家企业,涉及煤炭、建材、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西井镇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镇内有许多山峰和河流,如板山、清漳河等,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 东阳关镇:地处晋冀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山西的东大门”之称。这里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是黎城县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东阳关镇历史悠久,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镇内保存着许多历史遗迹,如东阳关古城墙、烽火台等,见证了它曾经的辉煌和沧桑。此外,东阳关镇的自然风光也十分秀丽,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旅游景点,如太行红山景区、四方山景区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 黄崖洞镇:因着名的黄崖洞兵工厂而闻名于世,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乡镇。这里山峦起伏,地势险要,是开展军事工业的理想之地。黄崖洞镇的旅游资源丰富,除了黄崖洞兵工厂旧址外,还有黄崖洞国家森林公园、黄崖洞瀑布等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兵工厂旧址,了解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在国家森林公园中漫步,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黄崖洞镇的民俗文化也十分独特,当地的居民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如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艺术表演等,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

 

- 上遥镇:位于黎城县西部,是一个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的乡镇。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上遥镇的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豆类、蔬菜等农作物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如核桃种植、花椒种植等。上遥镇的旅游资源丰富,有许多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如长宁大庙、羊老岩水库等。长宁大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羊老岩水库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人工湖泊,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此外,上遥镇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当地的居民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庙会、社火等,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 洪井镇:由原洪井乡、停河铺乡合并设立,镇人民政府驻洪井村。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有许多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洪井镇的工业以矿产开采和加工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方面,洪井镇以种植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作物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如苹果种植、草莓种植等。洪井镇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有许多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如天齐王庙、烟子村古民居等。天齐王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烟子村古民居则是一片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展现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

 

- 西仵镇:原西仵乡升级而来,镇人民政府驻西仵村。西仵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黎城县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工业基地。这里拥有多家企业,涉及机械制造、建材、化工等多个领域。在农业方面,西仵镇以种植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作物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如花卉种植、食用菌种植等。西仵镇的旅游资源相对较少,但镇内有一些自然景观和休闲娱乐场所,如西仵水库、西仵公园等,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程家山镇:位于黎城县东南部,是一个以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的乡镇。这里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程家山镇的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如有机农业、观光农业等。近年来,程家山镇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了一些生态旅游景点,如程家山生态公园、岩井峡谷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此外,程家山镇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当地的居民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春节期间的拜年、元宵节的闹花灯等,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二、历史的脚步:岁月沉淀的记忆

 

黎城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见证了无数的变迁。

 

商朝时,黎城属黎国。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为黎侯国。汉、三国迄两晋,这里是潞县地。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废潞县,置刈陵县,县治设于今黎侯镇古县村,这是黎城境内建县之始。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黎城县,从此与潞城各自为县。唐初,先属韩州,后属潞州,隶属河东道;天佑二年(905年)改为黎亭县。五代唐复名为黎城县。

 

宋属河东路潞州,天圣三年(1025年)迁县城于原县治东南4公里的白马驿,也就是现在的县城;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潞城县;元佑元年(1086年)复置黎城县,自此县名历代不改。

 

金属河东南路潞州,贞佑三年(1215年)升涉县为崇州,黎城属之;贞佑四年(1216年)崇州复为县,黎城仍归潞州。元属晋宁路潞州。明代中前期属冀南道潞州,嘉靖八年(1529年)升潞州为潞安府,黎城属之。清属冀宁道潞安府。

 

1912年(民国元年)废府,以道承省统县,黎城属冀宁道。1930年(民国19年)废道,直隶于山西省政府。1937年(民国26年)山西确立专署制,黎城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0年(民国29年)将三区偏城、宇庄等54村划出,设立偏城县。1941年(民国30年)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太行行署四专署。1943年(民国32年)10月31日,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需要,分黎城为黎城、黎北两县;1945年(民国34年)11月5日复合为黎城县。1948年(民国37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属太行三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恢复山西省建制,黎城属长治专区。1959年1月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1979年改为晋东南地区行政公署,黎城仍为其属县。1985年4月30日,国务院撤销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黎城划归长治市管辖。

 

三、文化脉络:传承千年的精神之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黎城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脉络,这些文化是黎城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城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农耕文明策源地。上古时期,相传帝尧、许由、巢父、彭祖等高贤之士都出生在这里。“黎民百姓”“洗耳恭听”等成语故事,“女娲补天”“蚩尤争霸”等历史典故均发生于此。商周时期,黎城为黎侯国,西周墓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上有铭文“黎侯宰作宝壶永用”字样,证明这里是黎侯国国都所在地,黎城也是黎氏故里 。

 

黎城拥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古迹,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黎侯王墓群、城隍庙、天齐王庙、长宁大庙、西下庄沼泽王庙、黄崖洞兵工厂等6处 。这些古建筑风格各异,工艺精湛,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比如,城隍庙建筑气势恢宏,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黎侯王墓群的发掘,为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