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长治市《沁县》(第2页)

 

沁县的铜鞮文化也极具特色。铜鞮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陪都,铜鞮宫作为晋国当时建造的大型宫殿,是晋国东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晋国完成其霸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春秋时期,铜鞮出现了一位影响晋国发展的重要人物——羊舌赤,他是晋国中军尉,字伯华,因其封地铜鞮,食采铜鞮,时称“铜鞮伯华” 。《史记˙仲尼弟子》记载,孔子最崇拜的山西人就是铜鞮伯华,伯华去世后,孔子感叹“铜鞮伯华无死,天下有定矣” ,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此外,沁县有着耕读传家的传统,普遍把“耕读度日”“耕读为乐”作为高尚的人格追求,对文化人和“书香门第”格外敬重 。家庭生计在田地,希望在书本,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过去,沁县人在家中墙上张贴年画和奖状,如今虽年画少了,但奖状仍贴在醒目位置,既是对孩子的激励,也是家长的一种自豪。

 

历史人物

 

铜鞮伯华,即羊舌赤,前文已提及他在春秋时期晋国的重要地位。他年少时聪敏好学,壮年刚勇不屈,老年礼贤下士,三种优秀品格集于一身,深受孔子的推崇。他的言行和思想,对当时的铜鞮乃至晋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沁县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王通,千古大儒,在隋朝科举考试兴起之时,于沁县的铜鞮山筑室读书,布坛讲学 。他的讲学活动影响颇大,省州地方志均有记载,沁州还建有文中子庙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当时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其中不乏唐朝的开国元勋李靖,为沁县的文化发展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必游景点

 

二郎山森林公园

 

二郎山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广阔,是一个集水上娱乐、人文景观、农耕文化、花果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这里是春日踏青、休闲观光的绝佳去处。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空气清新宜人。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可以欣赏到各种花卉和果树,春天,桃花、杏花竞相开放,漫山遍野一片花海;秋天,果实累累,果香四溢。公园内还有人工湖泊,游客可以在这里划船、嬉戏,享受水上娱乐的乐趣。此外,公园内还设有一些人文景观,如古老的庙宇、碑刻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南涅水石刻

 

南涅水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保存有北魏至北宋时期的佛教石刻造像 ,是研究佛教艺术和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走进南涅水石刻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馆内陈列着众多精美的石刻造像,这些造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庄严肃穆,有的神态安详。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也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石刻的内容丰富多样,有佛教故事、佛像、菩萨像等,每一尊石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流连忘返。

 

山西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24小时开放,是一个自然生态公园 。这里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是观鸟、赏景、呼吸新鲜空气的理想之地。公园内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湖边水草丰茂,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每到春秋季节,成群的候鸟在此停歇、觅食,场面十分壮观。游客可以沿着湖边的栈道漫步,欣赏美丽的湖景,也可以在观鸟台上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此外,公园内还设有一些科普展示区,向游客介绍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知识。

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位于沁县定昌镇 ,环境幽雅,设施完善,是市民休闲散步、亲子游玩的好去处。公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有大片的草坪和花坛。公园中央是一个美丽的湖泊,湖水碧绿,周围环绕着垂柳,微风吹过,柳枝摇曳,美不胜收。湖面上有游船可供游客乘坐,游客可以在湖中荡漾,欣赏周围的美景。公园内还设有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每到傍晚,市民们纷纷来到公园,散步、聊天、锻炼身体,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沁县北海白沙滩

 

沁县北海白沙滩一片洁白的沙滩与周边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是春日里享受阳光、沙滩的好地方。这里的沙滩细腻柔软,踩在上面十分舒服。沙滩旁是清澈的湖水,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游客可以在这里晒太阳、玩沙、游泳,尽情享受沙滩带来的乐趣。周边还有一些休闲设施,如遮阳伞、躺椅等,供游客休息。此外,沙滩附近还有一些小吃摊和商店,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古刹、寺庙、道观

 

普照寺

 

普照寺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寺内的大雄宝殿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殿内供奉着众多佛像,佛像造型优美,神态逼真,工艺精湛。寺内还保存着一些古老的碑刻,这些碑刻记载了普照寺的历史沿革和修缮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每到佛教节日,普照寺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大云禅院

 

大云禅院环境清幽,是一个修行和参禅的好地方。禅院的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等佛像,佛像庄严肃穆,让人顿生敬畏之心。禅院内的古树林立,遮天蔽日,增添了几分宁静和神秘的氛围。在这里,游客可以聆听僧人的诵经声,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在禅院内漫步,放松身心,享受片刻的宁静。

 

历史遗址

 

铜鞮宫遗址

 

铜鞮宫遗址是沁县重要的历史遗址,它见证了春秋时期晋国的辉煌。虽然如今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但从遗址的规模和布局上,仍能想象出当年铜鞮宫的雄伟壮观。这里曾经是晋国东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晋国完成霸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遗址内出土了一些文物,如青铜器、陶器等,这些文物为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领略古代文明的魅力。

 

民俗风情

 

沁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

 

春节期间,沁县人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其乐融融。大年初一,人们会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元宵节,沁县会举行盛大的社火表演,有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节目,热闹非凡。人们还会赏花灯、猜灯谜,共度欢乐的节日时光。

 

端午节,沁县有包粽子、插艾草、戴香囊的习俗。包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将糯米、红枣、粽叶等食材包成各种形状的粽子,煮熟后香气扑鼻。插艾草是为了驱邪避灾,人们会在门口插上新鲜的艾草,让整个村庄弥漫着艾草的清香。孩子们会戴上五彩丝线编织的香囊,寓意着健康平安。

 

沁县还有一些独特的民间艺术,如沁州三弦书、沁县剪纸等。沁州三弦书是一种说唱艺术,艺人用三弦伴奏,说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表演形式生动活泼,深受群众喜爱。艺人表演时,左手持简板掌握节奏,右手弹拨三弦,说唱结合,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悠扬,将故事演绎得绘声绘色。过去,沁州三弦书艺人常常走街串巷,在集市、庙会等场所表演,如今,当地也会组织专门的演出活动,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扬。

 

沁县剪纸以其精巧的技艺和丰富的题材着称。剪纸艺人仅凭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其题材广泛,包括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吉祥图案等。每逢重要节日或喜庆场合,沁县的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精美的剪纸,为生活增添喜庆氛围。这些剪纸作品不仅是装饰品,更是当地人民情感和生活的表达,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沁县的婚俗也独具特色。婚前有提亲、定亲等环节,男女双方通过媒人介绍认识后,双方家长见面商议婚事,确定定亲日期。定亲时,男方要给女方送去彩礼,包括衣物、首饰、礼金等,女方则会准备一些回礼。婚礼当天,新郎要到新娘家迎亲,迎亲队伍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新娘出嫁时,要穿上传统的嫁衣,盖上红盖头,由兄长或弟弟背出家门,送上婚车。到达新郎家后,举行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等仪式,随后进入洞房。婚礼过程中,还有闹洞房的习俗,亲朋好友会以各种有趣的方式逗乐新人,整个婚礼充满欢乐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