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运城市《稷山县》(第2页)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稷山春秋属晋、战国属魏,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高凉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稷山县,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农耕始祖后稷曾在此树艺五谷、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这种农耕文化深深植根于稷山的土地,影响着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

 

历史人物

 

稷山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中唐名将裴耀卿,为唐朝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元初名臣姚天福,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着称,是历史上着名的谏官。清代钦点“探花”王文在,学识渊博,文采斐然。近代国学大师姚奠中,在学术领域造诣深厚,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付出了毕生精力。此外,还有金末着名谏官陈规、明代书法家“神笔”梁纲等,他们都在不同历史时期闪耀光芒,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必游景点

 

- 稷王庙:位于稷峰镇步行西街,是全国祭祀后稷最大的庙宇,也是我国历代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一处专祀农耕始祖后稷的庙宇。庙宇坐北朝南,始建于元朝,现存的过亭、姜嫄殿及东西垛殿仍保留着元代建筑风格。其“三绝”——精湛的石雕、奇妙的木刻、华丽的琉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大佛寺: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的高崖之上,始建于金代皇统二年,原名清凉院,因寺内依崖而雕的巨型土佛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土雕大佛。历经元明清三代修缮,虽经历了18次地震与战火的摧残,大佛仍巍然屹立,2013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 青龙寺:唐代古刹,坐西向东,占地约3000余平方米,现存殿宇十八间。寺内保存有元代壁画,内容属水陆画范畴,艺术价值极高,可与永乐宫壁画相媲美,部分壁画已在北京故宫太和殿西庑展出多年。

- 马村砖雕墓:位于稷山县城西四公里之马村西南隅,是十四座仿木构建筑且为四合院式的砖质雕花墓。各墓室砖质类同结构各异,有窑洞式、楼阁式等,雕刻的门窗隔扇、禽兽花草等装饰精美,是研究古代墓葬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 稷山国家板枣公园:山西省唯一的国家林木专类公园,园内保存着千年古枣树群。春日枣花飘香,秋季硕果累累,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采摘乐趣,感受独特的田园风光,同时了解板枣的种植历史和文化。

 

历史遗址

 

- 玉壁城遗址:位于太阳乡,是既有文献可参又有确切遗址存在的着名古战场。南北朝时期,东魏和西魏在此多次交战,发生了着名的玉壁之战,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对于研究南北朝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稷山汉墓群:位于邵庄镇冷家庄村东一公里的稷山之上。1983年被发现,出土了大量铜器、石磐等文物,其中鎏金竹节状铜薰、错金微型编钟等均为精品。经考古证实为西汉晚期墓葬群,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