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运城市《河津市》
一、行政区划与乡镇简介
(一)城区街道
- 城区街道:河津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商业设施密集,教育医疗资源集中,交通便利,108国道、京昆高速穿境而过。街道内保留了部分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如古街巷道,展现了北方县城的传统风貌。
(二)清涧街道
- 清涧街道:位于河津市西部,濒临黄河,是河津的西大门。这里曾是黄河航运的重要节点,现存清涧古渡口遗址,见证了古代商贸往来的繁华。街道以工业和农业为主,工业以煤炭、焦化产业为支柱,农业则以种植小麦、玉米和水果为主,其中清涧红枣因口感甘甜闻名周边。
(三)樊村镇
- 樊村镇:位于河津市北部,是河津的工业重镇,境内有山西铝厂等大型企业,形成了铝产业集群。镇内矿产资源丰富,以铝土矿、煤炭为主,工业基础雄厚。同时,樊村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的樊村古堡建于明代,城墙保存完好,村内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居,是研究北方村落防御体系的重要实例。
(四)僧楼镇
- 僧楼镇:地处河津市中部,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农业方面,主要种植小麦、棉花、苹果等作物,其中僧楼苹果因色泽鲜艳、含糖量高畅销省内外。轻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镇内有多家面粉厂、果品加工厂。僧楼镇还保留了传统的商贸文化,每逢农历集市日,周边村民纷纷前来交易,热闹非凡。
(五)柴家镇
- 柴家镇:位于河津市东南部,地势平坦,是河津的农业大镇,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近年来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蔬菜大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镇内有柴家老村,保留了清代建造的柴家祠堂,建筑风格古朴,雕刻精美,是当地柴氏家族的文化象征。
(六)赵家庄街道
- 赵家庄街道:位于河津市东部,以工业和现代农业为支柱产业。工业以机械制造、建材为主,现代农业则形成了以水果种植、畜禽养殖为主的产业体系。街道内的北里村是河津有名的“葡萄之乡”,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多样,果实酸甜可口。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河津历史可追溯至夏商时期,古称耿国,西周时为耿国封地,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置皮氏县,北魏改龙门县,宋宣和二年(1120年),因境内有黄河龙门,赐名河津县,沿用至今。1994年,河津撤县设市,成为运城市代管的县级市。
这里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相传大禹治水“凿龙门,疏黄河”的典故就发生于此,现存的龙门遗址是黄河上的重要自然与文化景观。河津还是道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境内的九龙庙、真武庙等道教宫观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反映了古代道教文化的兴盛。此外,河津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曾是中条山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留下了诸多革命遗址。
三、历史人物
(一)薛仁贵
唐代名将,河津修村人,出身贫寒,后投身军旅,因战功卓着被封为平阳郡公。他一生征战沙场,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留下了“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等传奇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军事家,其事迹被后世改编为小说、戏曲,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