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运城市《河津市》(第2页)

 

(二)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虽祖籍陕西韩城,但据考证,其家族曾在河津龙门一带生活,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称“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他所着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和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三)王勃

 

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首,其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曾在河津设馆授徒,培养了大批人才。王勃自幼聪慧,才华横溢,代表作《滕王阁序》文采斐然,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千古名句,他的诗歌对唐代诗风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必游景点与历史遗址

 

(一)黄河大梯子崖

 

位于河津市清涧街道,是黄河上唯一一处保留完好的古栈道遗址。栈道凿建于黄河东岸的悬崖上,因形似梯子而得名,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古代连接晋陕的交通要道。如今,栈道经过修缮,成为旅游景点,游客可沿栈道攀爬,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沿途还能观赏黄河峡谷的独特地貌。

 

(二)九龙庙

 

位于河津市城区街道的紫金山上,是河津最具代表性的道教宫观,始建于唐代,明清时期多次修缮。庙宇依山而建,布局严谨,现存建筑有山门、戏台、献殿、正殿等,其中正殿内的明代彩塑保存完好,形象生动。九龙庙因供奉九龙神而得名,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办庙会,周边百姓前来烧香祈福,热闹非凡。

 

(三)薛仁贵寒窑

 

位于河津市修村,是唐代名将薛仁贵早年居住的地方。寒窑为黄土高原典型的窑洞民居,依山而建,冬暖夏凉,现存窑洞三孔,内有薛仁贵及其妻柳迎春的塑像,以及相关历史故事的壁画。景区内还建有薛仁贵纪念馆,展示了薛仁贵的生平事迹和唐代军事文化。

 

(四)龙门景区

 

位于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岸边,是传说中“鲤鱼跃龙门”的地方。这里黄河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对峙,景色壮观。现存的龙门大桥横跨黄河,连接晋陕两省,游客可在桥上俯瞰黄河峡谷,感受“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的磅礴气势。景区内还有禹门口水利枢纽工程,展现了现代水利技术的成就。

 

五、民俗风情

(一)河津转灯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民间灯彩艺术。转灯以木架为骨,外糊纱纸,绘有山水、人物等图案,内置转动装置,点燃蜡烛后,灯体旋转,图案随之变动,宛如走马灯。转灯相传源于唐代,最初用于道教祭祀,后演变为民间娱乐活动,每逢春节、元宵节,河津各地都会举办转灯展览,五颜六色的转灯照亮夜空,极具观赏性。

 

(二)河津锣鼓

 

河津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节奏铿锵,气势恢宏,分为“社火锣鼓”“盘鼓”等多种类型。表演时,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同时敲击锣鼓,配合舞蹈动作,场面壮观。河津锣鼓相传源于古代军事训练,后逐渐演变为民间庆祝活动的重要形式,如今已成为河津文化的重要符号。

 

(三)河津花馍

 

又称“面花”,是河津民间传统手工艺,常用于祭祀、婚嫁、寿诞等场合。花馍以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揉面、造型、蒸制、染色等多道工序制成,造型多样,有龙凤、花鸟、人物等,色彩鲜艳,寓意吉祥。河津花馍工艺精湛,2008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特色美食

 

(一)河津羊肉胡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