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锦州市《义县》(第3页)

石窟所在的悬崖下,大凌河缓缓流过,对岸是连绵的丘陵,古人选择在此凿窟,既借山水之势彰显佛法庄严,又巧妙利用岩壁硬度抵御风化,使得这些造像得以保存至今。如今,石窟周边已修建了栈道与观景台,游客可近距离观赏造像细节,感受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与自然山水的融合。

 

(三)广胜寺塔

 

广胜寺塔位于义县古城西南隅,始建于辽代重熙年间(公元1032-1055年),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通高42.5米,是辽西地区现存最完整的辽代砖塔之一。

 

塔基为须弥座,雕刻着仰莲、力士、伎乐天等图案,力士像肌肉隆起,伎乐天手持乐器,姿态各异,虽经风化仍能辨认细节。塔身第一层正面辟有券门,其余七面雕刻假门与佛像,佛像端坐于莲花座上,两侧有胁侍菩萨,雕刻技法娴熟。往上十三层密檐逐层收窄,每层檐角悬挂铁铃,风吹时声传数里,故民间又称“铃铛塔”。

 

塔内中空,原有木梯可登顶,现虽不对外开放,但从外部仍能清晰看到每层塔身的盲窗与浮雕。明代《义州志》记载,此塔为辽代广胜寺附属建筑,寺院虽已不存,但塔身为研究辽代建筑与佛教传播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四)宝林楼

 

宝林楼坐落于义县张家堡镇宝林沟内,始建于唐代,明清时期多次重修,是一座集佛、道文化于一体的山间古刹。寺院依山而建,分上、中、下三院,沿山势逐层升高,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下院为山门与钟鼓楼,中院以大雄宝殿为核心,供奉释迦牟尼像,后院则为玉皇阁,供奉道教玉皇大帝,这种“佛道共处”的格局在辽西地区较为少见。寺院周围古松环绕,其中一株“唐松”树龄超过千年,树干粗壮需三人合抱,枝叶覆盖半个院落。

 

宝林楼最特别的是其“天然石室”景观——玉皇阁后有一巨大岩石形成的石洞,洞内可容纳数十人,洞壁刻有“宝林古刹”四字,传为唐代高僧所题。洞顶有天然石缝,每逢雨天,雨水沿缝滴落,形成“天泉”,被视为灵水。

 

(五)大凌河国家湿地公园

 

大凌河是义县的母亲河,穿城而过,形成了约10平方公里的湿地景观。湿地公园以大凌河河道为核心,保留了大面积的芦苇荡、浅滩与柳树林,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春秋两季,白鹤、灰鹤、大天鹅等数十种候鸟在此停歇,数量可达数千只,成为观鸟爱好者的胜地。

 

沿岸修建了5公里木栈道,串联起多个观景台。从“凌河晚渡”观景台远眺,可见河水蜿蜒,对岸山峦起伏,夕阳西下时,河面波光粼粼,与岸边的奉国寺塔影相映,构成独特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景观。湿地公园内还保留着多处辽代渡口遗址,出土过陶罐、船钉等文物,印证了大凌河在古代作为交通要道的历史。

 

四、民俗风情

 

(一)义县社火

 

义县社火又称“九龙十八会”,是流传于大榆树堡镇等地的传统民俗活动,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四月廿三(传说中关公诞辰),各村社火队伍会聚集到镇上表演,涵盖舞龙、高跷、旱船、竹马、抬竿等18种形式,参与者超过千人。

 

其中“抬竿”最为独特——表演者站在数米高的竹竿顶端,身着古装做出各种动作,竹竿底部由数十人抬行,行走时稳如平地。“高跷”则分“文跷”与“武跷”,文跷表演戏曲故事,武跷则有劈叉、跳跃等惊险动作。社火表演时,队伍前有锣鼓开道,后有秧歌跟随,沿街村民会点燃鞭炮迎接,场面热烈。

 

(二)满族剪纸与刺绣

 

地藏寺满族乡的满族剪纸以医巫闾山风光、满族神话为题材,用剪刀在红纸上剪出人物、山水、花鸟,线条粗犷有力,构图饱满。满族刺绣则多用于服饰与荷包,以盘金绣、打籽绣为主,图案多为吉祥八宝、福禄寿喜,色彩鲜艳,针法细腻。当地艺人常将剪纸与刺绣结合,制作成壁挂、服饰等手工艺品,传承着满族的生活智慧。

 

(三)传统节庆

 

除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外,义县还有“四月八庙会”(奉国寺庙会),当天香客云集,寺内会举行诵经法会,周边村民摆摊售卖农具、小吃,还有戏曲表演,延续着“以寺兴市”的古老传统。农历六月六“晒红节”,满族人家会将家中衣物、书籍搬出晾晒,据说此日阳光可祛霉避虫,同时举办摔跤、射箭等传统竞技活动。

 

五、特色美食

 

(一)义县水豆腐

 

义县水豆腐以当地黄豆与大凌河泉水为原料,制作时将黄豆浸泡后磨成浆,用传统卤水点制,不压制水分,成品嫩如凝脂,盛在碗中可晃动。食用时搭配特制调料——用大凌河虾酱、葱花、香菜、辣椒油调成酱汁,舀一勺豆腐蘸酱,入口滑嫩,豆香与酱香交融,是当地早餐的必备之品。

 

(二)伊斯兰烧饼

 

由当地回族师傅创制,用面粉、芝麻、花椒水为原料,面团经反复揉搓后擀成薄片,刷油卷起制成烧饼坯,入炉烘烤至金黄。成品外酥内软,层次分明,咬开后有花椒的清香,可直接食用,也可夹牛肉、油条,是街头常见的风味小吃。

 

(三)烤全羊

 

选用本地散养的山羊,用秘制调料(含孜然、花椒、香叶等20余种香料)腌制6小时,架在果木炭火上慢烤,烤至外皮金黄酥脆,内里肉质鲜嫩。食用时搭配蒜蓉酱与薄饼,肉香浓郁不腻,是节庆或宴请时的特色菜肴。

 

(四)闾山杏仁粥

 

以医巫闾山产的甜杏仁为原料,去皮后磨成浆,与小米同煮,煮至粥体浓稠,加少许白糖调味。成品口感细腻,杏仁香醇厚,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是当地秋冬季节的家常粥品。

 

六、旅游指南攻略

 

(一)交通方式

 

1. 外部交通:

 

- 铁路:沈山铁路穿境而过,义县站每日有往返沈阳、锦州、北京的旅客列车,从锦州站乘火车至义县站约1小时,票价12元;从沈阳站出发约2.5小时,票价25元。

 

- 公路:省道鞍羊线、阜锦线贯穿县域,锦州长途汽车站有发往义县的班车,每30分钟一班,车程1小时,票价15元;自驾从锦州出发沿阜锦高速转鞍羊线,约50分钟可达县城。

 

2. 内部交通:

 

- 县域内各乡镇均有公交班车,从县城至奉国寺可乘1路公交(票价1元),至万佛堂石窟需在县城客运站乘专线班车(每日6班,票价5元,车程20分钟)。

 

- 出租车起步价5元(3公里内),县城至各景点可议价,如至万佛堂约20元,至宝林楼约30元。

 

(二)最佳游览时间

 

- 春季(4-5月):医巫闾山山花盛开,大凌河湿地候鸟聚集,可赏自然风光,同时赶上四月八庙会。

 

- 秋季(9-10月):天气晴朗,气温适宜,适合登山与石窟游览,此时闾山红叶渐染,景色宜人。

 

- 冬季(12-2月):奉国寺、万佛堂等古迹在雪景中更显古朴,游客较少,可静心观赏。

 

(三)线路推荐

 

1. 一日文化游:

 

上午:参观奉国寺,重点观赏大雄殿建筑与七佛造像,建议请讲解员(50元\/次)了解历史背景。

 

中午:县城品尝水豆腐与伊斯兰烧饼。

 

下午:前往万佛堂石窟,看北魏造像与元景碑,傍晚沿大凌河湿地公园散步,观日落。

 

2. 两日深度游:

 

第一天:奉国寺+万佛堂石窟+县城夜景(广胜寺塔灯光秀)。

 

第二天:上午赴宝林楼,登山观古刹与天然石洞;下午前往地藏寺满族乡,体验满族剪纸与刺绣制作,傍晚返程。

 

(四)注意事项

 

1. 奉国寺、万佛堂石窟为文物保护单位,禁止触摸造像与碑刻,拍照时禁用闪光灯。

 

2. 大凌河湿地公园部分区域为原生态湿地,夏季蚊虫较多,需备好驱蚊液。

 

3. 满族乡与回族聚居区有特殊习俗,如进入满族家庭需脱鞋,回族餐馆不食猪肉,应尊重当地文化。

 

义县的每一处遗迹、每一种习俗,都承载着辽西大地的历史记忆。从辽代的皇家寺院到北魏的石窟造像,从市井的水豆腐香到社火的锣鼓声,这里的过去与现在交织,等待着人们用脚步丈量,用心灵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