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通化市《辉南县》(第2页)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辉南县的人类活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境内曾发现多处石器遗址与陶器碎片。1909年(清宣统元年),清政府设辉南直隶厅,治所位于今辉南镇,因辖区大部分在辉发河以南得名。1913年,辉南直隶厅改为辉南县,行政区划逐步稳定。
作为满族先民活动的重要区域,辉发部在此建立过政权,辉发古城便是其都城遗址,城墙与护城河遗迹至今可见,古城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理念与生活方式。满族的萨满文化、狩猎习俗等在民间有一定保留,如部分村落仍有祭山神的传统仪式。
随着清末民初的移民潮,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陆续迁入,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技术与文化习俗。汉族的农耕技术、朝鲜族的水稻种植方法在此融合,形成了多元的农业文化。革命时期,辉南成为抗日与解放战争的战场之一,留下了不少红色故事,庆阳镇等地的战斗遗址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三、历史人物
辉南历史上涌现过不少在地方发展中留下印记的人物。近代有一位致力于地方教育的学者,生于清末,曾在辉南镇创办新式学堂,突破传统私塾模式,开设算术、博物等课程,培养了一批本地青年。他还整理过辉南的民间传说与方言资料,虽未正式出版,但其手稿被地方文化部门收藏。
在实业领域,有一位民国时期的商人,从通化来到辉南,利用当地的木材资源创办了小型制材厂,引入蒸汽锯等设备,改变了传统手工伐木的模式。他还修建了从厂区到火车站的简易铁路,提高了运输效率,带动了周边木材加工业的发展。
体育界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辉南籍运动员,在冬季两项项目中表现突出,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奖。退役后回到家乡,参与冰雪运动推广,在龙湾附近创办了青少年滑雪训练基地,培养了不少年轻选手。
四、必游景点
(一)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
该公园是辉南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集中了多个火山口湖,其中三角龙湾湖面呈三角形,水深数十米,湖水清澈,周边峭壁环绕,可乘船游览或沿湖徒步。大龙湾湖面较宽,湖岸有天然沙滩,夏季适合亲水活动。吊水壶瀑布由火山熔岩形成,水流从岩缝中涌出,跌落成多级瀑布,周围林木茂密,负氧离子含量高。公园内还有火山博物馆,展示火山地质形成过程与相关标本。
(二)辉发古城遗址
位于辉发城镇,是明代辉发部的都城遗址,现存内城、外城两道城墙,均为土石混筑,周长约3千米。城墙最高处达5米,部分地段可见马面等防御设施。遗址内曾出土过陶器、铁器等文物,现陈列于县博物馆。古城依山傍水,站在城墙残垣上可俯瞰辉发河,想象当年的部落生活场景。
(三)四方顶子景区
地处石道河镇,是一座火山锥体,山顶地势平缓,故名“四方顶”。景区以森林与奇石为特色,有原始次生林,栖息着黑熊、野猪等野生动物。春季山顶杜鹃盛开,秋季枫叶与白桦林交织成彩色景观,冬季则形成雾凇,是摄影爱好者的常去之地。登顶步道长约3千米,沿途设有休息亭,适合中等强度的徒步。
五、古刹、寺庙、道观
(一)青云观
位于金川镇附近的山腰处,始建于民国初年,现存正殿与两侧厢房,为青砖灰瓦的传统建筑。观内供奉道教诸神,殿内壁画绘有道教故事。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庙会,周边信众前来祈福,会有道士主持诵经仪式。道观周围有松树百余株,环境清幽,可俯瞰山下村落。
(二)法藏寺
坐落在朝阳镇边缘的山坡上,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当地信众筹资修建。寺庙主体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像,两侧为观音殿与地藏殿。寺内有僧人常住,每日晨钟暮鼓。农历正月初一与八月十五,会举办祈福法会,吸引信众参与,寺外的放生池内有不少鱼类与龟类。
六、民俗风情
辉南的民俗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满族的“颁金节”(农历十月十三)在部分村落有庆祝活动,人们穿满族服饰,举行摔跤、射箭等传统竞技,夜晚点燃篝火唱歌。满族的饮食中,苏子叶饽饽、酸汤子等仍在民间制作,其制作技艺由家族代代相传。
朝鲜族的民俗活动丰富,春节时“岁首节”会穿新衣、祭祖、吃打糕;秋夕(中秋节)则制作松饼,全家团聚。楼街朝鲜族乡有专业的民俗表演队,长鼓舞、农乐舞等节目兼具观赏性与参与性,游客可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朝鲜族的传统体育如跳板、荡秋千,在节庆时常见,参与者多为青年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