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白山市《浑江区》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浑江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清光绪年间,此地为猫耳山巡检的冬季驻地。因自通化玉皇山沿浑江每经过一个渡口,便称一道江,这里是第八个渡口,故原称八道江,后因浑江从境内流过,于2010年2月22日改名为浑江区。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浑江区见证了诸多历史变革。西汉初属幽州刺史部辽东郡;宋初渤海遗民在此建立定安国,后并入辽,属东京道鸭绿府绿州;清朝时,朝廷把长白山一带视为发祥地而封禁,在猫耳山边台设兵巡守,属吉林副都统辖区。1902年,置县,猫耳山巡检改为八道江巡检。中华民国初仍沿袭清朝建制,民国二年属奉天省东路道,民国四年改八道江分防巡检为八道江佐治局,民国二十四年建八道江镇,民国三十五年划归辽宁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属辽东省,1949年,划归辽东省,1954年8月,划归吉林省管辖,隶属通化地区,1956年设八道江镇,1959年3月23日,撤销临江县,设立浑江市,八道江镇为浑江市治所在地,1985年成立八道江区,2010年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
这片土地上还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比如24岁壮烈殉国的柳万熙,他原名柳永俊,1917年出生,1925年随家迁居吉林磐石县,1933年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柳万熙年少时就投身革命,15岁参加童子团,积极参与抗日活动。面对敌人的抓捕和迫害,他毫不畏惧,毅然加入抗日武装队伍。在战斗中,他屡立战功,曾率部伏击日军,取得多次胜利。1940年3月,柳万熙在执行任务时,被叛徒金增顺杀害,年仅24岁 ,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还有牺牲在红土崖的朴翰宗,1910年出生,1930年加入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在中共磐石县委领导下积极参加创建磐石工农义勇军。1932年,他成功组织伪军哗变,壮大了抗日队伍。此后,他跟随杨靖宇将军转战长白山区,参与多次战斗,粉碎日军多次围攻。1935年,朴翰宗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乡镇简介
1. 三道沟镇:土地面积426平方公里,位于浑江区东南部,鸭绿江北岸。这里自然风光旖旎,鸭绿江流经境内,江岸线蜿蜒曲折,沿岸景色美不胜收,是欣赏边境风光、体验边境文化的好去处。三道沟镇的渔业资源较为丰富,当地居民的渔业生产历史悠久,独特的渔业文化是其一大特色。游客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江鱼,感受独特的渔猎文化氛围。此外,这里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村落,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
2. 红土崖镇:面积324平方公里,地处浑江区南部。境内山峦起伏,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红土崖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927年这里发生了首次大刀会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领导武装反抗军阀统治的开端;1932年大刀会二次起义,揭开东北民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序幕。这里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独具匠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年的传统节日,村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扭秧歌、舞龙舞狮等,热闹非凡。
3. 七道江镇:面积196平方公里,位于浑江区西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浑江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七道江镇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东北抗联的重要活动区域之一。着名的七道江会议旧址就位于这里,1946年12月11日至14日,辽东军区师以上干部会议在此召开,此次会议对坚持南满斗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七道江会议旧址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4. 六道江镇:土地面积155平方公里,坐落在浑江区西南部。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尤其是煤炭资源储量较大,曾经是浑江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六道江镇逐渐向多元化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镇内有一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奇特的山峰、幽深的峡谷等,吸引了不少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