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松原市《扶余市》(第3页)

 

(一)满族新城戏

 

满族新城戏是扶余市的特色文化艺术,是在满族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剧种。它起源于清朝末年,融合了满族八角鼓、子弟书、单鼓等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唱腔、表演风格和音乐伴奏。满族新城戏的唱腔优美动听,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生动地展现了满族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生活场景。2008年,满族新城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满族新城戏不仅在扶余市深受欢迎,还多次走出扶余,参加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展示满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东北大秧歌

 

东北大秧歌是扶余市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每逢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大街小巷都会响起欢快的锣鼓声,人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手帕等道具,跳起热闹的大秧歌。东北大秧歌的舞蹈动作夸张、豪放,节奏明快,舞者们边舞边唱,充满了喜庆的氛围。大秧歌的队伍中,有扭得俏皮可爱的“小嫚儿”,有扮相滑稽的“丑角”,还有威风凛凛的“鼓手头”,大家相互配合,共同演绎出一场欢乐的盛宴。东北大秧歌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和祝福的方式,体现了扶余人热情好客、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传统手工艺

 

扶余市的传统手工艺丰富多彩,如剪纸、刺绣、木雕、草编等。剪纸是扶余民间传统艺术之一,艺人们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这些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既包含对丰收的期盼,也有对吉祥的祝愿,常见于节庆装饰或婚嫁用品。刺绣则以满族刺绣最具特色,多用彩线在绸缎、麻布上绣出山水、花鸟纹样,针脚细密,色彩搭配鲜明,常应用于服饰领口、袖口及荷包等物件,既实用又具装饰性,展现出制作者的细腻心思。

 

木雕工艺多取材于当地硬木,艺人们通过凿、刻、雕等手法,将木材加工成家具、摆件或建筑构件,纹样多为龙凤、花鸟等传统图案,刀法流畅,造型古朴,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草编则以当地盛产的玉米叶、柳条为原料,经编织制成筐、篮、席等生活用品,编织手法简单却蕴含智慧,成品结实耐用,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传统手工艺代代相传,既是生活技能的延续,也是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

 

五、特色美食

 

扶余市的饮食文化融合了东北农耕与游牧饮食的特点,食材多取自本地物产,口味偏重咸鲜,注重食材本味。

 

四粒红花生

 

扶余是“四粒红花生”的主产区,这种花生外壳鲜红,果仁饱满,每荚多含四粒,故得名。其口感香脆,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既可直接生食,也可油炸、盐焗,或磨成花生酱。当地农户常将收获的花生晾晒后储存,逢年过节作为零食招待客人,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依托这一特色农产品,当地发展出花生糖、花生酥等深加工产品,延续了花生的独特风味。

 

松花江全鱼宴

 

扶余濒临松花江,鱼类资源丰富,全鱼宴是当地待客的盛宴。宴席以松花江产的胖头鱼、鲤鱼、鲫鱼、鲶鱼等为主料,通过炖、炸、蒸、烤等多种技法,烹制出二十余道菜品。其中“垮炖胖头鱼”最具代表性,用铁锅搭配东北大酱慢炖,汤汁浓郁,鱼肉鲜嫩;“油炸白鱼”外酥里嫩,蘸上椒盐更显鲜香;“鱼肉丸子”则将鱼肉剁成泥,加淀粉调味后汆煮,汤清味鲜。全鱼宴不仅体现了对食材的充分利用,也展现了江边饮食的质朴与丰盛。

 

粘豆包

 

作为东北传统面食,扶余的粘豆包在制作上保留着乡土特色。以黄米或糯米磨面发酵后做皮,内包豆沙或红小豆馅,捏成圆形后蒸熟。蒸熟的粘豆包口感软糯,甜而不腻,冬季常冻存起来,食用时再蒸热,搭配白糖或苏子叶,是寒冷季节的暖心食物。每到腊月,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粘豆包,既是年货,也承载着团圆的寓意。

 

手把肉

 

受蒙古族饮食影响,手把肉在扶余也颇为常见。选用本地散养的羊肉,带骨切块后清水煮熟,不加过多调料,仅靠肉质本身的鲜美取胜。食用时用手抓握,蘸蒜泥、韭菜花等调料,肉质鲜嫩多汁,肥而不腻。搭配一碗肉汤,暖心暖胃,尽显北方饮食的豪迈。

 

玉米碴子粥

 

作为日常主食,玉米碴子粥是扶余农家餐桌上的常客。将玉米破碎成碴子,加水慢熬至粘稠,粥香浓郁,口感顺滑。搭配咸菜、酱菜食用,简单却暖胃,体现了东北农耕饮食的质朴。夏季冷藏后饮用,又能解暑降温,是顺应时节的家常美味。

 

六、旅游指南攻略

 

最佳旅游时间

 

- 春季(4-5月):松花江沿岸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可欣赏湿地初绿、候鸟北迁的景象,适合踏青观鸟。

 

- 夏季(6-8月):气候凉爽,大金碑湿地公园水草丰美,是避暑、露营、观赏鸟类的好时节。

 

- 秋季(9-10月):田野金黄,适合体验秋收场景,品尝新鲜的四粒红花生等农产品。

 

- 冬季(12-2月):银装素裹,可感受东北冰雪风情,参与冰上活动。

 

交通方式

 

- 外部交通:扶余站位于三岔河镇,京哈铁路、哈大高铁穿境而过,可直达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公路方面,g102国道、大广高速等贯穿全境,从松原市区驾车至扶余市区约1小时,从长春市驾车约2.5小时。

 

- 内部交通:市区内出租车起步价6元,乡镇间有中巴车往返;若计划游览乡村景点,建议自驾或包车,方便前往偏远村落及遗址。

 

住宿选择

 

- 市区住宿:三岔河镇有多家酒店、宾馆,价格适中,设施完善,适合注重便捷性的游客,周边餐饮、购物便利。

 

- 乡镇民宿:长春岭镇、得胜镇等地有农家民宿,可体验东北农家生活,品尝地道家常菜,价格实惠。

 

- 景区周边:大金碑湿地公园附近有少量度假村,适合深度体验湿地风光,部分提供垂钓、采摘等活动。

 

注意事项

 

- 尊重民俗: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需尊重满族、蒙古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进入寺庙时遵守相关规定,不随意触碰宗教物品。

 

- 饮食适应:东北菜分量较足,口味偏咸,初次食用者可提前告知店家调整口味;夏季食用生冷食物需注意卫生。

 

- 季节防护:夏季紫外线较强,需做好防晒;冬季气温低至-20c以下,需穿戴羽绒服、雪地靴等保暖装备,防止冻伤。

 

- 环保出行:游览湿地、景区时,不随意丢弃垃圾,保护生态环境;采摘农产品需征得农户同意。

 

扶余市的4658平方千米土地上,既有夫余国的历史回响,也有现代城市的发展脉动。从大金得胜陀颂碑的沧桑石刻到松花江畔的渔家炊烟,从满族新城戏的婉转唱腔到四粒红花生的饱满颗粒,这里的每一处遗迹、每一种风味,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厚重与鲜活。无论是追寻历史足迹,还是体验乡土风情,扶余都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游客展现出一幅东北平原上的多元文化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