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逄大哥贵庚(第3页)
哦,这意思是讲安全帽的防护理论啊?这个可以。
菁莪应下了,画了几幅超大的藤盔细部构图,带上川子和逄营安排的一个小战士出发了。
安全帽厂,说是“厂”不如说是“场”—— 东边靠墙一溜儿小房,是为放置成品的仓房。其他三面,三溜儿木棚,是工人师傅们编帽子的地方。其余空处皆是原料。
袁大方主动跑上来帮他们把图纸往木板上贴,闲话间,菁莪才知道,他们家一家三口都进了厂子。
父子俩由民间小手工业者,摇身一变,成了厂子里的技术员。袁大娘带着一群妇女,负责缝帽衬和下颌带。
既然讲了,菁莪就详细了讲,除了设计思路、防护原理、结构组成,还带入了许多现代安全帽的设计理念。
虽然原材料有限,但劳动者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无限,但说不好就能在某些方面实现突破呢?
袁大方坐第一排,拄着腮帮子听,挺认真,忽而用肩膀扛扛川子说:“哎,俺小兄弟讲的真好哈,比文化教员还像小老师儿…… 啧,就是长得有点二刈子。”
川子差点没抡起荆条抽他。
两个厂子各讲了一场,完了又根据技术员们的要求,画了很多编织详图,印刷成了说明书一样的小册子。
菁莪成了红人。
比她更红的是技术员们,他们掌握了理论,也掌握了技术,开始陆续被请去外地传授。拿着包,拿着说明书,俨然一个正儿八经出差公干的人。
袁大方从外地回来,捎带了一些东西来感谢菁莪,一见面,吓了个大跳—— 女的!
原来以为是个二刈子,没想到是个女的!穿女装了!头发打到耳朵了!
青绿色棉布裤褂,不鲜亮、挺肥大,但单薄啊,风一刮,腰身出来了,傻子也能看出是女的。
偏偏褂子是小袖子,裤角打了绑带,也不知道是为了干活利索还是怕虫子爬,反正在风口里一站,怀里还抱了一摞图纸,整个人就是一株刚被春雨洗过的树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