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粮食在这儿(第2页)
得到的肯定是我哥的感激啊。咱们那天就是太急了,话赶话才赶成了这样。
要是我爹先问问我哥这些年过得好不好,要是我娘先下厨房给他包碗饺子,还会这样吗?
肯定不会啊。伸手还不打笑脸人呢,对吧?
咱不光要把地给他,还要高高兴兴的给,连带着地里的菜一起给。
以后初一十五逢年过节,咱包了饺子捏了糖糕也都给他送一碗。他多少得念咱们个好吧?
其实这不光是为了让我哥记你们的情,主要也让村里人都看看。
大队长为什么帮他们说话?还不是因为同情他们?
咱们反过来让村里人同情咱们不就是了?
你们都好言好语低声下气了,他们要还端着架子,到时候不用咱们说话,村里人就该说他们不懂事了。
再说了,不都说天底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吗?父母就是做的再不对,还有个孝字在头上压着呢,对吧?
我哥是大学生,他得要脸要名声吧?常平伯是英雄,更得要形象吧?”
……
如此,如此,说了一大通。
周大生两口子被说通了,决定按闺女说的,对秦立桓采用糖衣炮弹和怀柔政策。
然,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和守财奴本性改变不了。
当晚,小棉睡下后,两口子并排躺在床上,仰面朝天看顶棚。小声商议,要把藏在上面的粮食悄悄扛出去一些卖掉。
没错,粮食就藏在这里。
这里的存粮,只有他们夫妻二人知道,小棉都不知道。更遑论外人。
这时期,农村的房子一般是没有顶棚的,仰头就能看见梁檩和椽子。
但他们家的房子破,村里人都以为,他们是怕屋顶往下掉土块,所以棚了一层木板。
但实际上,周大生借助屋山和大梁,在这里用木头搭出了一个类似阁楼的东西。
因此,他们这三间黄泥堂屋,表面上看起来不入眼,但却内有乾坤—— 屋顶早就换了,梁檩也早就换了,甚至墙壁也被重新加固过。整个就是一被褐胚玉。
当地,有“草屋三间,修补不攀”的说法,每年新麦入仓,秧苗落地,该忙的都忙得差不多后,人们便会用特意留出来的“齐草”苫屋顶。
齐草是脱粒后,被删的秀眉秀目,捆得平头整脸的麦秸。
别家苫,他们家也苫。菁莪家的屋子是青砖瓦房,不用苫,他们就来苫老屋。
对外的说法是:不定哪天就回来住了,老屋是根,不能让雨水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