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粮食在这儿(第3页)

 

但实际上,他们是借助这个机会,把梁檩和顶棚加固,把新麦存下,把陈麦倒出来或吃或卖钱。

 

顶棚上的麦子,堆在用砖和石灰砌成的凹形大圆盘里,上面盖一层麦秸,麦秸外面压一层砖,砖外面再用石灰糊上,用抹刀抹平。形状和粪堆、坟头差不多。

 

石灰干透后,小麦被完全封闭起来。这里,外人看不到,下雨淋不着,屋檐子通风也干燥,粮食不湿不霉不烂不潮,连老鼠都找不到。

 

这样的粮堆,最多的时候有四堆,每堆有六七百斤,以至于,他们家从来不用吃新麦。

 

这两年不行了,入社了,粮食少了,不仅不能往里补充,还要往外拿,只剩下两堆半了。

 

要按他们性子,是绝对不舍得动这些粮食的,但现在的形势不对:

 

一来,现在村里被常平家那小死妮子,搅得沸沸扬扬。

 

出门时,不少人半真半假地朝他们借粮。

 

借,他们肯定是不会借,但他们害怕哪天有人上门来偷。

 

虽然藏得严实,但有些贼连人家埋在棺材里的东西都能扒出来。

 

二来,怕闺女再给菁莪家送粮,今天十斤,明天十斤,有多少粮够这么糟蹋的?

 

没错,怀柔可以,但包裹炸弹的糖衣决不能太厚,万一只投入不产出呢?岂不是蚀本了?

 

卖掉一部分,把钱攥在手里踏实,好歹给自己留个棺材本。

 

三来,也要为闺女出门上学备点钱。上学花钱,这是个毋容置疑的问题,即便中专大学都免费,但依然免不了花钱。

 

纸笔得买吧?衣裳得买吧?被褥得操办吧?多少还得给点零花吧?

 

粮食属统购统销物资,管得严,到集镇上去卖肯定不行,只能去黑市。

 

周大生到黑市上去卖过粮,去过也照样谨慎,打算先空手去一趟看看,然后再带粮食去。

 

带也不能多带,一次最多三十斤,分六个布袋装,穿缅裆上腰裤,把布袋系腰里。

 

一袋五斤,不散卖,更不称重,用手掂掂分量即可。鬼市交易,讲究一个快捷、便利和诚信。

 

岂不知,他前脚出门,菁莪后脚就得到了消息。

 

怎么得到的?村里的小孩子报告的!

 

你当她每天的蜜枣和炒面只是为了换豆虫?不,还为了盯梢。

 

周家的小棉每天在家是纳了鞋底子,还是写了字,她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