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锅都生锈了(第3页)

 

“对,风俗十里不同样,咱们家就兴这个,给你你就拿着。”韩湘一把把钱接了,塞进菁莪衣兜。

 

辛辛苦苦囤粮的不仅有菁莪,还有川子。这是个好孩子,聪明懂事能吃苦,但就不爱学习,读书向来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再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关键他爹工作的地方常常变换,又天天忙得没白没黑,根本顾不上他,有一个哥哥,也当兵去了远方,除此外没有其他亲人。

 

几人一商量,最后决定把他转到这边来,和韩铭一起上学。想要当兵也可以,好歹读到高中。

 

川子对读书不感兴趣,大人劝怕是会适得其反,便把这任务交给了韩铭和安安。

 

不知道两人是怎么做的工作,反正最后川子是答应了。菁莪几人趁热打铁,也没和他爹商量,就直接安排他插班做了韩铭的同学,吃住都和韩铭一起。

 

他爹直到见了老班长才知道这事,紧着汇来一笔钱,寄来两封信,一封叮嘱川子好好听话、好好学习;另一封让菁莪等人放手收拾川子,不听话就揍、不学习就打。

 

老班长和川子带来的粮食里有一些红薯和土豆,这个不能全吃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种嘛,得种上一部分。更严重的饥荒还在后头,必须要保证食物的可持续性。

 

种地,向土地要粮!

 

开启瓜菜代时代!

 

老太太和大嫂一商量,决定把院子里的花圃铲了、地砖掀了,垦地!

 

两人都在农村待过,和土地的情谊很深,伺候庄稼也很有一手,说人勤地生宝 人懒地长草,土豆红薯种不成,种冬瓜南瓜总可以吧?

 

即刻把家里所有的男同志召集起来,撬砖的撬砖,翻土的翻土,完了又支使他们去河沟里拉了两车臭烘烘的烂泥,晒干,拍碎,掺进土里当肥料。

 

几天下来,偌大一个庭院,被开发的只剩了一株玉兰、两株月季和半墙三角梅。

 

连屋檐下的花盆,老太太都不准备让它闲着。

 

种什么?种葫芦!种丝瓜!嫩的能吃,老的能开瓢、能当炊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