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雅加达之行6(第2页)

 “甚至可以说这边的人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宿命感,他们对于现状极其的满足,没有向上奋斗的动力和激情。”

 “只要有机会,这里的人就会想尽办法的偷懒,所以要想组织起来,必须配上一个极其严格的当地管理人员,不停地抽打他们,这些人才愿意干活。”顾英华小心提醒道。

 李焕闻言愣了愣,倒是没想到顾英华会这么说。

 “所以那些专家说的东南亚会取代华国成为世界工厂,靠着极其廉价的劳动力实现工业化是绝不可能的?”李焕想了想后问道。

 “绝对没有可能,想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得有一大批接受了基础教育的产业工人和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产业工人可以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强有力的政府可以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这两点在东南亚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首先是强有力的政府,整个东南亚虽然号称是民主社会,可实际情况则是整个社会的治理体系极其的松散和失败。”

 “地方门阀和豪强把控着地方的治理权,政府没有办法对整个社会的资源进行调控,所谓的选举也只是几个大家族轮着来,他们根本就没想过好好的治理一下国家。”

 “其次东南亚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断层的,他们少数人的高等教育甚至可以媲美国内,基层的廉价劳动力也是足够多的。”

 “中层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却非常的缺乏,所以我认为东南亚最好的出路就是成立高端研发中心和组装车间。”

 “通过从国内进口已经完成基本加工的零配件然后在这边完成组装,至于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基本上不可能做得到。”

 “高端研发中心是吸引本地的尖端人才,将我们的产品本土化,最大程度的吸引本地客户。”

 顾英华想了想后说出了自己对于东南亚产业前景的判断。

 李焕闻言点了点头,顾英华的判断基本上和东南亚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日后网上有很多所谓的越吹、印吹,意思就是华国的工业化只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