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研讨会(第2页)
余利民迈步走到主桌跟前坐下,招呼三人入座。
“广交会进行一半了,你们感受如何?调研的怎么样了?”
“此行收获很大,这是在京城所看不到的情景!”
“是啊!没想到广交会上居然有这么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也算是开眼看世界了!”
“看到了经济的
发展,看到了外汇,也看到了咱们国家会越来越好!”
“不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其闭门造车,不如躲出来看看,多实践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余利民拉着杨兴武三人叙旧了一会儿,就开始切入正题。
“好了,先前在学校给你们说的话,还记得吧?”
“记得!”
“那好,那就直接开始吧!早点结束也早点休息,你们谁先开始?”
余利民说完,杨兴武、胡志华、韩文静三人对视了一眼,三人看到了彼此跃跃欲试的想法。
“那就韩学姐先来吧!咱们这里面就你一个女生。”
“对,女生优先!”
韩文静一听这话就有点不乐意。
“要我说,杨学弟先来吧!按年纪来,毕竟相比咱俩,杨学弟学习的时间最短,咱们说完了,杨学弟就没得说了。”
胡志华一听这话,也有道理。
“要不杨学弟你先来?”
杨兴武刚想说话,余利民开口了。
“好了,别吵了?抽签吧!这样最公平。”
余利民撕开一张纸,写下序号,团成三个纸团。
杨兴武、胡志华、韩文静三人各自领了一个签。
打开一看胡志华是一号,韩文静是二号,杨兴武最后。
“好了,顺序出来了,志华,你先说!”
“好的老师,两位我就先抛砖引玉了。”
胡志华说着开始汇报自己的这十天来所调查到的事情。
“这十天来对于广交会我挨个观察了一遍,在让我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譬如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丝绸瓷器这些,算是咱们国家的特产,咱们国家的英文名字就是来源于瓷器。
这充分说明了老外对于咱们的印象,想到这一点我着重观察了一下,瓷器与丝绸的销售情况,特别是丝绸,开馆第一天就被老外哄抢一空,其中还有老外在现场打架,可见丝绸是非常抢手。
瓷器当中除了景德镇的瓷器名声响亮之外。
杨学弟老家的汝窑也非常有名,五十年代汝窑开始恢复生产,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明代汝窑水平。
在今年的广交会上,汝窑大放异彩,更是拿到近百万美元的订单,汝窑是宋时的五大名窑之一,杨学弟老家就独占其二,有汝窑的榜样在前,钧窑、官窑、定窑、哥窑这四窑我觉得也可以进行恢复生产工作,既是保护我国文化遗产,也能创汇。”
余利民听到这里开口表态。
“不错,丝绸与瓷器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众多工艺品与纺织拼当中,这两类的产品附加值也最高,如今汝窑已经实现生产,当真是可惜可贺!志华,你继续!”
胡志华听到赞扬之后,干劲儿十足。
“除此之外,我还统计了一下咱们的白酒销量,汾酒不愧是当之无愧的汾老大,自五年前获得国家金质奖章之后,汾酒的销量早就是市场第一,在广交会的展台上,见到了二十多个国家的客商,来购买汾酒。
名声早已传至海内外!
只是可惜晋省的醋,相比之下就没有那么出名,老外对这个产品不太感兴趣,后面我在调查了一番后,发现老外对甜食非常感兴趣,对于醋自然就欣赏不来。
我这次的调研报告也是围绕咱们国家的优质特产进行,应当大力提高这些产品的产量,创造更多的外汇,加快国家的发展。”
余利民听到这里问道:
“还有吗?”
“没有了,这是我的调研报告,针对各个省份的特产,进行了调研分析,以及数据说明!”
胡志华说着,双手拿着报告走到余利民身旁递了过去。
余利民伸手接过,翻开看了一会儿点点头,挥手让胡志华回到座位上。
胡志华交完报告就回到座位上坐下,朝着杨兴武致以歉意的眼神。
杨兴武看到这个情况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什么情况,随着韩文静的讲述,他也就没在意,专心听起了韩文静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