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研讨会(第3页)

 “我这十天,在参观了整个展馆之后,发现我们创汇的大头都是在重工业机械和矿产原材料上面。

 我查了一下历届逛交会的成交金额,特别是进入80年之后,每届广交会动辄二三十亿美金的成交金额,大半都来自于这些产品。

 许多东西咱们已经接近世界领先水平,有的甚至已经超越了,我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到一些苦恼和困惑。

 像大庆的原油,直接卖原油,价格很是低廉,如果对原油进行提炼在出售应该会换回来更多的外汇吧!如此也算是提高了产品的价值。

 再比如铁矿石,咱们国家的铁矿储量本来就不高,鞍钢的特种钢材也是世界水平,为何不直接卖成品呢?还卖原矿石。

 以及赣省的铜矿石这些?”

 听到这话,余利民感

到欣慰的同时又有些苦涩,一个学生都能看明白的东西,他们这些人又何尝不知?

 轻叹了一口气,这才开口。

 “你能看到这一点,老师很欣慰,你们都知道,身不由己这个词吧?别看咱们国家每年赚这么多外汇,但是外汇储备一直是紧绷的状态,特别是前几年一度到了负13亿美元。

 石油精炼也好,特种钢材也罢,老外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买的也不如你们想象当中的多,相反对于原料矿石这块儿他们倒是比较钟爱,这些东西运会他们自己国家去,一提炼利润又会高不少,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买原矿石的利润更高一些。”

 “那咱们不能提高定价吗?”

 韩文静听到余利民的话,再次追问道。

 “说的容易,价格高了,外商自然就不会买了,要知道现在的情况是咱们需要外汇,这些东西捂着不卖,拿啥发展国家?

 你能想到这一点我很欣慰,但是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利益,当有足够大的利润时,这些老外就是就像狗皮膏药一样,撵都撵不走。

 记住这一点,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老师,莪知道了,这是我的调研报告,以及对原料的加工使用这块儿的建议。”

 韩文静说着把调研报告放递给余利民,余利民接过之后,看了一会儿,这才示意韩文静回去坐下。

 “好了,兴武,到你了!”

 杨兴武听到这话,当即阐述起了自己这些天的调研结果。

 “胡学长着眼于传统文化的保留,以此创汇,韩学姐着眼于原材料的深加工,提高附加价值。

 相比于两位学长学姐,我的法子,就比较简单粗暴,用近代史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十天来,我发现了许多在国内没有见过的东西,比如老外结婚时穿的婚纱,竟然是白色的,在咱们的理念当中,这玩意儿就是办白事用的。

 但我在看到这个东西后,经过多方了解,在六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广交会上,当时许多客商争相订购,如今六年过去,广交会的婚纱展台,也越来越多,款式和样式也越来越齐全,创汇额也越来越高。

 除此之外,羊城本地有一家花雨伞公司,仿照老美的花雨伞,年成交额都在千万美金以上。

 以上两个例子,在我看来,如果我们选一到两个国外火热的轻工产品进行仿制,未必不能复制婚纱与花雨伞的成果。

 老师刚才在点评韩学姐时,说过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利益。

 咱们仿制出来后,成本必然会比那些老外在本国采购的价格便宜许多,也不怕他们不来买,到时候,咱们就可以借此机会赚取大量的外汇!”

 “好好好!”

 余利民听到杨兴武这番发言,忍不住拍案叫绝!

 胡志华和韩文静听到杨兴武的这番发言,也忍不住为其所找的角度感到佩服。

 他们都着眼于国内,而这位杨学弟,直接着眼于全球。

 诚如余教授先前所言,广交会能吸引这么多外商到来,政治只是辅助,最更根本的还是利益所在,没有利益,政策一旦松动,这些人自然也不会再来。

 但是有了足够的利润后,无需咱们催促,这些人就如闻到味儿的鲨鱼一样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