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迷茫(第2页)

 另一个就是素菜锅塌豆腐。

 这个菜虽然是素菜但是在许多同学眼里就是荤菜,因为有油水。

 京大的津贴在众多高校里也算是头一档的,毕竟他们学校级别够高,饭菜也不贵。

 素菜一份一毛钱;半荤一毛五,

就是肉和菜一起炒的这种;大荤两毛一份,譬如红烧肉、红烧带鱼,这些全肉的。

 二两面做的大馒头,拿上饭票两分钱一个。

 以一个成年人一顿三个大馒头,一份肉菜来计算的话,中午和晚上需要花费五毛二,早上一毛钱也吃的很不错。

 一天花销六毛二,一个月花销不到二十块,这还是在顶配的情况下,京大给到的津贴完全够学生们吃的很好。

 但是也有许多学生,中午只打一份素菜,中午和晚上打点米和馒头凑和着吃,一天只吃一份菜。

 剩下的钱再寄回家里,改善家里的生活,这个时代许多学生都很穷,吃饭也很节省。

 锅塌豆腐因为有油水是许多贫困学生们的首选,特别是最后一份锅塌豆腐卖完时,食堂的厨师会把油和豆腐全都倒学生的饭盒里,这样就会多不少油水,许多学生以能打到这种豆腐为荣。

 杨兴武排了好一会儿队伍,打了一份锅塌豆腐,回到座位上跟舍友们一起吃饭。

 “锅塌豆腐啊?这玩意儿挺难抢的,你居然买到了?”

 “运气不错,你们要尝尝吗?”

 “好啊!”

 张卫军说着夹起一块豆腐吃了起来。

 众人坐在一起,互相品尝各自打的菜。

 在他们宿舍中,大家的生活条件都还不错,最土豪的莫过于眼前的东北哥们张卫军了,毕竟买股票他都要好几张的买,一张面值就是一百元,可见此人的土豪。

 其次就是眼前的京爷冯国良,天天抱着吉他,带着蛤蟆镜追赶时尚潮流,家里条件差的也玩不起这些东西。

 其他三人,他还看不出来。

 杨兴武吃着饭,抬头看到有几位同学没有打到锅塌豆腐,摇头叹气地离开,杨兴武看到后心里有些不好受。

 六人吃过饭,洗完饭盒,回到图书馆后又继续学习起来。

 杨兴武看着教材和笔记,老是回想起中午吃饭时的场景,忽然有些自责起来,自己嘴欠吃什么锅塌豆腐。

 那是其他学生一天的菜,如果自己不吃这个菜,也没什么损失,对于其他同学可是有很大的帮助。

 想到这里,杨兴武越想越纳闷儿,放好书,他就出了图书馆,在校园里逛了起来。

 不知不觉走到了未名湖,坐在一旁看着平静的湖面发呆。

 回想着中午的事情,他想到了许多。

 这个时代的导演能拍出很多东西来,不是他们懂艺术,而是他们真正的穷过,拍的东西都是言之有物,没有脱离实际的意义。

 在他那个时代,那些导演拍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一天送三十单外卖,住在独栋别墅里,天天喊累,也不知道那三十单外卖够房租钱不?

 想到这里,杨兴武自嘲地笑了笑。

 来到这个时代一年了,起初他只是想好好考个大学,顺利毕业,混个编制,买房置地,小富即安地度过一生就好。

 没想到一不小心用力过猛,成了全国理科状元,至此之后,许多事情都是在推着他前进,省城的李老师,洛市的张老师,他们一起来报喜,还有各种什么振兴洛市?什么改善一拖厂的发展。

 这些东西他看了都头大,他以为只是这些人的玩笑话,等进入大学后,他才发现,这个时代的学生,比起他当学生的时候可是天差地别。

 事已至此,他才明白全国理科状元所代表的意义。

 一直以来,他都在认真扮演好全国理科状元这个角色。

 是的,是扮演,而不是真的当自己是状元。

 在他看来,自己即便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也不过是运气好而已。

 山鸡飞上枝头也变不成凤凰,就像他老家的省城,当了省会才三十年时间,真以为改个名就能一飞冲天?

 垃圾终究还是垃圾,这个从八十年代末期就开始迫害调查记者的地方,仅仅只是调查记者质疑越权的程序,就喜提十年牢狱之灾。

 更不要说现在发生的各种恶心的事情。

 他本以为到了这个时代会好一点,但在羊城遇见了刘大河一家,他才清晰的认识到,有些傲慢是一直存在的。

 当年那些人以国家大义动员走了几十万的移民,结果大坝修好后,留下了上百万亩的良田,这可都是河洛渭三角洲最肥沃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