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爷爷的教诲(第2页)
“那一块儿端过去!”
刘翠花交代了一句大儿媳妇后就出了院子。
王招娣看到这情况,也没再坚持,把炒好的鸡蛋盛了出来。
傍晚,杨兴武一觉醒来,感觉舒服不少,这几天的疲倦缓解了不少。
“二哥,吃饭了!”
杨小兰看到杨兴武醒了,连忙喊道。
“哎,来了。”
下炕后的杨兴武来到压水井旁洗了把脸,感觉精神不少。
“娘呢?”
“在咱爷家,咱奶刚才来了,看你睡得香就没叫你,现在家里坐好了饭,让我过来喊你呢!”
“那咱赶紧走吧!别让爷奶等急了。”
听到这话,杨兴武连忙起身,刚走了两步,又回到堂屋,拿了个菠萝和几个火龙果芒果,又拿了一大串荔枝,带着妹妹去了爷爷家里。
“爷,奶,二叔二婶,我来看恁了。”
“小武到了,快坐下吃饭吧!”
“哎!”
杨兴武答应一声,把水果放在一旁,又把荔枝泡了起来。
做完这一切后,这才上桌吃饭。
杨兴武吃了一大碗手擀面就感觉饱了。
“吃饱没?锅里还有,再吃一碗吧!”
“奶,不用了,我饱了。”
“一碗能吃
饱?到家了还恁作假?”
“奶,没有,我真吃饱了,现在肚子有了油水,饭量就小多了。”
杨兴武这话也没说谎,有了油水后,饭量确实会小不少。
与这个时代人的饭量比起来,现代人的食量差了不止一筹。
对于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来说,大多数人都要面对吃饭难题,特别是面对一个碗大,面条还盛的冒尖的大碗,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噩梦中的噩梦,主要是味道还一般。
老一辈人是挨过饿的,他们生怕饿着孩子,但往往会撑着孩子。
与晋省和秦省的面食种类花样繁多不同。
中原的面条基本就是手擀面为主。
吃面条就是白水煮面撒上盐,煮熟后盛出来晾一会儿直接吃。
晋省面食里的各种卤,这东西在他们眼里是菜。
他们吃面条一般没有些东西,就是单纯的白水煮面,偶尔放点小白菜或者菠菜在锅里。
刘翠花看到杨兴武说的认真也就没再强求。
“那多吃点鸡蛋吧!”
“好嘞!”
杨兴武吃着菜跟爷爷父亲二叔还有大哥五个人小酌了起来。
吃过饭,众人坐在一起聊天,杨兴武说起了军训的事情。
听着杨兴武讲述着军训的故事,一家人好奇不已,纷纷追问起来。
一家人聊了许久,杨开山突然问道:
“小武,我问你,你咋突然问北边的事了?还寄过来两张照片,让你嗒打听那边的情况?这是咋回事?”
杨兴武听到这话,说起了在羊城的遭遇。
“那他们还过的不错,都成了城里人可真好,其他人可就倒霉了。”
刘翠花听到这话,惋惜不已。
听到杨兴武的话,杨开山很是欣慰。
“你做的不错,与其让他们知道了干上火,还不如不知道的好。
有时候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也不错!过两天我带你去那边找找人。”
杨兴武听到这话,愣了一下。
“爷,啥意思?他们回来了?”
“回来了,春上的时候,上面来了大人物,把国营农场划出了30万亩分给了十万人,可惜在农场撤退的时候,那上好的地都破坏了,到现在都长不出粮食来,花生秧只能当柴烧了。